成本洼地+產業縱深—內地SMT工廠的崛起密碼 |
![]() |
價格:100 元(人民幣) | 產地:全國全國 |
最少起訂量:1件 | 發貨地:全國全國 | |
上架時間:2025-02-24 10:05:45 | 瀏覽量:5 | |
四川英特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
經營模式:生產加工 | 公司類型:私營有限責任公司 | |
所屬行業:PCB電路板 | 主要客戶: | |
![]() ![]() |
聯系人:四川英特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先生) | 手機:17313972138 |
電話: |
傳真: |
郵箱:1873671762@qq.com | 地址:四川省內江市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漢晨路788號1幢A區2樓A216 |
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以及產業升級浪潮下,沿海許許多多的SMT電子加工生產企業紛紛向內地遷移已成趨勢,其中原因不僅僅是沿海地區用工成本激增,更有深層次的原因,那么今天四川英特麗小編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這背后本質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成本優勢具象化,內地工業用地價格僅為沿海地區的三分之一,西南地區技術工人月薪相較于珠三角地區月薪低30%。電力成本也有差異顯著,這些顯性成本構筑起20%以上的綜合成本優勢。
再者供應鏈半徑縮短,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圈聚集京東方、英特爾等2000余家企業,實現PCB、芯片等材料1小時配送圈。四川航空港區智能終端產業園,90%手機零部件實現園區內采購。這種產業集群效應使物料周轉周期從7天壓縮至3天,資金效率大大提升。
其次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重慶兩江新區對SMT設備投資給予15%補貼,安徽對高新技術企業執行15%所得稅優惠。更重要的是,中西部開發區普遍配備"項目管家",從環評到招工提供全流程代辦服務,某四川企業從簽約到投產不到兩個月。
接著是人才儲備厚積薄發,成都周邊20所高校年輸送3萬名電子專業畢業生,重慶職業教育基地年培養5千名
最后是基礎設施破局,成都大數據中心保障信息的可靠性,中歐班列使成都生產的工控板12天直達德國。更關鍵的是,內地新型產業園區普遍配置防靜電車間和恒溫倉庫,可通過智能倉儲系統實現物料錯配率降至0.02%。
四川英特麗SMT線體全部采用進口一線西門子、松下等品牌設備,同時采用智能工廠(ERP\MES\WMS)生產管理模式; 并通過ISO90001、ISO14000、IATF16949、ISO13485等各項體系認證;公司重點業務方向聚焦汽車電子、新能源、醫/療電子、軍工、工控、物聯網、消費類等產品;公司規劃五座生產基地,2024年達成150條SMT產線規模;目前,四川、安徽、山西、江西、湖北五個智造基地已初具規模;我們目標把英特麗電子打造成智能制造、電子制造服務行業國內一流、世界一流.為眾多企業提供一站式EMS智造代工服務。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