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梯形圖編程語言是從繼電器接點控制線路圖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編程語言,兩者的結構非常類似,但其程序執行過程存在本質的區別。因此,同樣作為繼電器接點控制系統與梯形圖的基本組成3要素——觸點、線圈、連線,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1.觸點的性質與特點 梯形圖中所使用的輸入、輸出、內部繼電器等編程元件的“常開”、“常閉”觸點,其本質是PLC內部某一存儲器的數據“位”狀態。程序中的“常開”觸點是直接使用該位的狀態進行邏輯運算處理;“常閉”觸點是使用該位的“邏輯非”狀態進行處理。它與繼電器控制電路的區別在于: ①梯形圖中的觸點可以在程序中無限次使用,它不像物理繼電器那樣,受到實際安裝觸點數量的限制。 ②在任何時刻,梯形圖中的“常開”、“常閉”觸點的狀態是唯一的,不可能出現兩者同時為“l”的情況,“常開”、“常閉”觸點存在嚴格的“非”關系。 2.線圈的性質與特點 梯形圖編程所使用的內部繼電器、輸出等編程元件,雖然采用了與繼電器控制線路同樣的“線圈”這一名稱,但它們并非實際存在的物理繼電器。程序對以上線圈的輸出控制,只是將PLC內部某一存儲器的數據“位”的狀態進行賦值而已。數據“位”置“1”對應于線圈的“得電”;數據“位”置“0”對應于“斷電”。因此,它與繼電器控制電路的區別在于: ①如果需要,梯形圖中的“輸出線圈”可以在程序中進行多次賦值,即在梯形圖中可以使用所謂的“重復線圈”。 ②PLC程序的執行,嚴格按照梯形圖“從上至下”、“從左至右”的時序執行,在同一PLC程序執行循環內,不能改變已經執行完成的指令輸出狀態(已經執行完成的指令輸出狀態,只能在下一循環中予以改變)。有效利用PLC的這一程序執行特點,可以設計出許多區別于繼電器控制線路的特殊邏輯,如“邊沿”處理信號等。 3.連線的性質與特點 梯形圖中的“連線”僅代表指令在PLC中的處理順序關系(“從上至下”、“從左至右”),它不像繼電器控制線路那樣存在實際電流,因此,在梯形圖中的每一輸出線圈應有各自獨立的邏輯控制“電路”(即明確的邏輯控制關系),不同輸出線圈間不能采用繼電器控制線路中經常使用的“電橋型連接”方式,試圖通過后面的執行條件,改變已經執行完成的指令輸出。
490RIO0S411
490RIO0C411
490RIO00411
490RIO00406
490RIO00400
490RIO00211
490NRP95400
490NRP25400
490NRP25300
490NAE91100
490NAD91105
490NAD91104
490NAD91103
490NAC72100
490NAA27106
490NAA27104
490NAA27103
490NAA27102
490NAA27101
490NAA21302
499NEH10410
499NTR10100
499NES18100
499NMS25101
499NMS25102
499NSS25101
499NSS25102
490NOC00005
490NOT00005
490NOR00003
490NOR00005
490NTC00005
490NTW00002
490NTW00002U
490NTW00005
490NTW00005U
490NTW00012
490NTW00012U
490NTW00080
490NTW00080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