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環電感的結構與紙介電感相似,不同的是作為電極的兩種電感不同(所以在色環電感上有正負極之分,且一般只標明負極),兩種電感雖然大至相似,但是色環電感起到的主要作用要大很多,不會造成電感在電路使用的時候短路等情況。因此,如若電感器漏電,就容易引起電感液發熱,從而出現外殼鼓起或爆裂現象,造成電路短路。色環電感是在一塊瓷片的兩邊涂上金屬電極而成,普遍為扁圓形。色環電感的重要性就好像洶涌的河水流入到湖泊中,再讓它流出來,那就顯得平靜而柔和了.電感就應該是充當了湖泊的作用吧.讓電流更純凈沒有雜波。 所謂電感,就是容納和釋放電荷的電子元器件。電感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充電放電,當然還有整流、振蕩以及其它的作用。另外電感的結構非常簡單,主要由兩塊正負電極和夾在中間的絕緣介質組成,所以電電感類型主要是由電極和絕緣介質決定的。在計算機系統的主板、插卡、電源的電路中,應用了色環電感、紙介電感和瓷介電感等幾類電感,并以色環電感為主。

色環電感,怎么檢測色環電感的性能呢?一般說來,要用專業儀表才能準確檢測電感線圈的電感量L和品質因數Q,檢測比較麻煩。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沒有專用儀表,可以只進行線圈的通斷檢查和判斷Q值的大小。利用模擬萬用表或數字萬用表的電阻擋,可以完成對電感線圈的通斷檢查。對于Q值,可分幾種判斷情況判斷Q值的大小: 1、電感量相同的線圈,直流電阻較小的Q值較大,換句話說,所用漆包線直徑較粗的Q值較大; 2、采用多股線繞制的電感器,導線的股數愈多,Q值愈高; 3、線圈骨架或鐵芯所用材料的損耗愈小,Q值愈高。例如:用高硅硅鋼片比普通鋼片制造的鐵芯,Q值高;線圈的分布電容和漏磁愈小,Q值愈高;蜂房式繞法的線圈,其Q值比無磁芯的高;磁芯的損耗愈小,Q值愈高。否者,Q值降低。例如屏蔽罩或金屬構件離線圈愈近,則Q值降低愈大。 遇到高頻電感線圈時,感量L的檢測更加麻煩,一般就不進行檢測,而是裝入實際電路中,觀察使用效果(或動態波形)再調整電感量大小。
色環電感是應用于各種電子設備的最多的電阻類型,無論怎樣安裝,維修者都能方便的讀出其阻值,便于檢測和更換。但在實踐中發現,有些色環電阻的排列順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讀錯,在識別時,可運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斷:先找標志誤差的色環,從而排定色環順序。最常用的表示電阻誤差的顏色是:金、銀、棕,尤其是金環和銀環,一般絕少用做電阻色環的第一環,所以在電阻上只要有金環和銀環,就可以基本認定這是色環電阻的最末一環。
棕色環是否是誤差標志的判別。棕色環既常用做誤差環,又常作為有效數字環,且常常在第一環和最末一環中同時出現,使人很難識別誰是第一環。在實踐中,可以按照色環之間的間隔加以判別:比如對于一個五道色環的電阻而言,第五環和第四環之間的間隔比第一環和第二環之間的間隔要寬一些,據此可判定色環的排列順序。
在僅靠色環間距還無法判定色環順序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電阻的生產序列值來加以判別。比如有一個電阻的色環讀序是:棕、黑、黑、黃、棕,其值為:100×104Ω=1MΩ誤差為1%,屬于正常的電阻系列值,若是反順序讀:棕、黃、黑、黑、棕,其值為140×100Ω=140Ω,誤差為1%。顯然按照后一種排序所讀出的電阻值,在電阻的生產系列中是沒有的,故后一種色環順序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