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抗沖擊波活門,抗沖擊波密閉門據調查,煤礦幾起井下火藥庫baozha事故,大部分發生在庫房火藥發放處。該處距外部井底車場和主要運輸大巷近,zhayao存放量大,原來庫房設計沒有考慮抗沖擊波及防止baozha火焰、濃煙、有毒氣體向外擴散的安全措施,一旦發生事故將造成嚴重的傷亡和損失。所以井下火藥庫和井下發放硐室兩個出口處,必須分別增設抗沖擊波活門和密閉門等安全措施。我局受中國統配煤礦總公司的委托,設計井下火藥庫抗沖擊波活門和密閉門,經各設計院和研究部門審定,于1989年底在夾河煤礦一450m水平新建的井下zhayao庫安裝使用,隨后在旗山礦一700m、三河尖礦一700m水平井下zhayao庫等四個礦安裝使用。

井下抗沖擊波活門zha,一般可視為裸露硐室藥包baozha,大部分baozha能量作用在周圍巖石或砌體的不可逆變形上,形成地震波和加熱周圍介質,局部baozha能量被爆轟氣體生成物拋入巷道中,形成空氣沖擊波。在其baozha中心4、8d(巷道直徑)倍的距離上,入射波、反射波和波頭組成三元外形波系的合流而形成強的平面波陣面。當波流沿巷道繼續運動時,由于波在時間和距離上的拉長和波流通過不同分岔、轉彎以及巷道斷面的變化,波的能量逐漸消耗而降低波的諸參數。分析和掌握baozha沖擊波這一形成機理、傳播規律,可根據井下火藥庫的具體條件,采取在強波形成的瞬間削弱它,或在某巷道
傳播的途中阻止它。抗沖擊波活門、密閉門(以下簡稱防護門)的作用就是阻止庫內zhayaobaozha所產生的強波流,通過3條互成直角的連通巷和延長2m盡頭巷以及齒狀阻波墻等一系列削波設施來衰減波流以及防止baozha火焰和有毒氣體向外部巷道擴散。
蘇聯科學院理化研究所研究柔性阻波墻、緩沖型垛式阻波墻、齒狀阻波墻及擴大硐室、膨脹室等形式來削弱和阻止baozha沖擊波的方法。但采用抗沖擊防護門是較簡單、安全效果好,工程量小,易于施工。我國軍工研制的防止核彈強沖擊波可自動關閉的防爆活門和密閉門,就具有上述特點。
煤礦井下火藥庫要求通風和經常開啟,又能自動關閉和閉鎖,因而把防護門及通風活門配套組合為一體,其結構改為輕便型鋼框架結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