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爛脖子病姜瘟病專用生物農藥青枯立克姜瘟凈解決 |
![]() |
價格:35 元(人民幣) | 產地:山東濰坊 |
最少起訂量:1瓶 | 發貨地:山東濰坊 | |
上架時間:2018-07-20 08:56:26 | 瀏覽量:129 | |
濰坊奧豐作物病害防治有限公司
![]() |
||
經營模式:生產加工 | 公司類型:私營有限責任公司 | |
所屬行業:農藥制劑 | 主要客戶:基地、經銷商、用戶 | |
![]() ![]() |
聯系人:奧豐楊培 (小姐) | 手機:18365695619 |
電話: |
傳真: |
郵箱:226587501@qq.com | 地址: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通亭街282號 |
生姜姜瘟病與爛脖子病的防治方法 生姜姜瘟病是姜農心里的一道陰影,因為它可以讓你在幾天之內絕產,血本無歸,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近些年各地開始紛紛使用土壤藥劑消毒處理。但是成本一畝地需要幾千元錢不等,投入成分相當高,不是每個姜農都能接受。另外,也僅僅是那些得過姜瘟的田,才會舍得處理。值得注意的是處理過的地塊土質明顯降低,一般不再適合種植其他作物。姜瘟病(腐爛病)其病原為青枯假單胞桿菌,可以浸染生姜、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農作物。病原菌主要在根莖和土壤中越冬,一般在土中可存活2年以上。姜瘟病的發生與蔓延受溫度、濕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病菌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6-31℃,高溫高濕,時晴時雨的天氣,特別是土溫變化激烈利于該病發生流行。通常6月開始發病,8--9月高溫季節發病嚴重。溫度高,雨水多,極利姜瘟病病菌的繁殖和侵染。田間調查,大雨暴雨后7-10天,常常是姜瘟病暴發時期。 ![]() 姜瘟病為細菌性病害,帶菌姜種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種后成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蟲傳播,病菌需借助傷口及自然孔口侵入根莖,或由地上莖、葉向下侵染根莖,病姜流出的汗液可借助水流傳播。姜瘟病流行期長,為害嚴重。田間識別的重要特征為:①病株斷茬用手擠壓有白色的汁液,有惡臭味;②聞一聞腐爛的姜塊有臭味。③腐爛是從內向外爛;④莖部染病,呈暗紫色,葉片凋萎,葉色淡黃,邊緣卷曲,最后死亡。 爛脖子病,學名叫生姜的莖基腐病,也叫腐霉菌根腐病。生姜得病后,莖基部開始產生水漬狀的淡褐色的病斑,葉片由下而上發黃,莖基部軟了以后就歪倒,不久植株枯萎死亡。病情稍輕的話,可減產10%-30%,嚴重的可導致減產50%以上。 爛脖子病主要是由種姜帶菌或土壤傳菌所致。該病多與溫差大和高溫高濕有密切關系。如早晚溫差大,中午溫度高時,姜根本身就易受傷害,如果溫度達到19-24度,甚至28—32度濕度85%以上,就容易發病。如遭遇暴雨,且地塊連年種姜,則發病率更高。 近期由于天氣干旱高溫,生姜地濕度溫度比較大,極易產生爛脖子現象。田間識別特征為:①發病莖葉先從下部葉片的尖端及葉緣退綠變黃,后全葉擴展,病向上擴展;②腐爛從外向內爛。③莖基部出現水漬狀腐爛,擠壓清色汁液。 ![]() ![]() ![]() ![]() ![]() 生姜姜瘟病、爛脖子病治療方法: 對于病區擴大范圍噴霧、重點區域灌根: 使用濃度:用青枯立克(姜瘟凈)90-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硅噴霧、灌根。 3-5天1次,連灌2-3次。 灌根區域:已發病區及往年病區、低洼區及下水頭,并適當擴大范圍。 溫馨提示: 噴霧時重點噴生姜的根莖基部和地面接觸的部位,此處是爛脖子病較易發生的的部位。做好帶病死苗的處理工作,防止遺落的帶菌土壤傳染其他的生姜植株。所有已經發病的姜塊不能入姜窖,容易傳染其他姜塊。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