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銅幣鑒定征集交易 |
![]() |
價格: 元(人民幣) | 產地:本地 |
最少起訂量:1個 | 發貨地:本地至全國 | |
上架時間:2018-05-22 14:25:03 | 瀏覽量:288 | |
廈門禪古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 |
||
經營模式:商業服務 | 公司類型:私營合伙企業 | |
所屬行業:雜項 | 主要客戶:全員 | |
![]() ![]() |
聯系人:鄧經理 (先生) | 手機:13395992576 |
電話: |
傳真: |
郵箱:475830450@qq.com |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塔埔東路168號 |
同時也對幣制作了重大改革:廢止戰國時期各國流通的刀形、布形、環形等形式不一、單位各異的各類銅幣,使用外圓內方的秦“半兩”錢,從此,中國銅鑄幣有了一個統一的形式,方孔銅錢在中國歷史上相沿使用了兩千多年,直至清光緒年間(1875-1907年)機制銅幣問世,才走完了它的里程。
![]()
秦始皇統一貨幣對實行統一的經濟政策、促進生產和流通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同時更有利于維護國家和民族的統一。然而,秦始皇只是統一了鑄幣的形狀和幣值單位,并沒有集中統一鑄幣權,鑄幣不受法律限制,私人可以鑄制。漢武帝元鼎四年(公
元前113年)時收鹽鐵為官,把鑄幣權收歸朝廷所有,統一鑄造新的五銖錢,嚴禁地方和私人鑄錢。
方孔錢的形式沿襲千年不衰的原因:有人認為“外圓內方”表達了中國人的一種“天圓地方”的人文主義觀念;有人認為是由于有方孔易于用繩子穿起來,圓形沒有棱角,便于攜帶;還有人義為是便于加工:銅錢鑄出來后,外廓有些毛刺需要銼光,在一串中穿一根方棍,一次能銼許多個,如是圓孔,錢就會跟著銼刀轉動。看來上面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方孔錢的面值較低,流通中的需要量比較大,因此常常用繩子(稱為“緍”)穿起來使用。一百枚穿一串,稱為一吊,一千枚穿一串,稱為一貫,單獨使用稱為“文”。“文”、“吊”、“貫”等都是古銅錢的計量單位。
![]() ![]()
方孔錢幣因體積較小,鑄造起來很方便,近些年來,常有方孔錢幣模錢范出土,一模能同時澆鑄幾十枚銅錢。模也稱為“板”,宋時鑄錢每板能鑄六十四文。故民間用“板板六十四”形容某人的呆板,不知變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