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Sony/索尼DSC-RX10M4索尼黑卡RX10M4四代長焦變焦相機回收鏡 |
![]() |
價格:5000 元(人民幣) | 產地:本地 |
最少起訂量:1臺 | 發貨地:本地至全國 | |
上架時間:2018-04-16 19:48:28 | 瀏覽量:12498 | |
巴南區建樂數碼產品經營工作室
![]() |
||
經營模式:生產加工 | 公司類型:個體工商戶 | |
所屬行業:廢品回收 | 主要客戶:公司 工廠 酒店 家庭用戶 | |
![]() ![]() |
聯系人:王建 (先生) | 手機:15867360712 |
電話: |
傳真: |
郵箱:1046560390@qq.com |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大坪街道重慶手機筆記本單反相機回收 |
當我們將目光轉向光學發展史的開端,我們就會看到,在光學歷史的早期(即1839-1855/60年的達蓋而時期),市場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鏡頭實際只有兩種。它們分別是1839年設計的Chevalier鏡頭,和1840年開發出來的Petzcval鏡頭。1839年Ch.Chevalier在巴黎為達蓋爾式照相機設計了一支光圈為1:18的消色差鏡頭。這是由一組相互膠合的凸透鏡與凹透鏡組成的,它能夠糾正色差和球面相差,但是卻不能改變像場邊緣的歪曲變形以及色散現象。(1924年C.P.Goerz改善了這種鏡頭,使其最大光圈可達1:11,并以Frontar命名,與Tengor方盒式照相機配套出售)。
很小的光圈導致了達蓋爾型照相機的曝光時間至少需要15分鐘,維也納的Josef Petzval教授一直致力于解決鏡頭光圈過小的問題,并于1840年開發出了一款新的鏡頭,其全開光圈可達1:3.7,大光圈鏡頭的出現使得達蓋爾相機的曝光時間明顯縮短,其中用于拍攝人像的達蓋爾相機,曝光時間已經達到了1分鐘以內的水平。經過修正的Petzval式鏡頭在今天的幻燈鏡頭中仍然有著廣泛的應用。Petzval式鏡頭也有其自身的光學限制,這主要表現在用于風光攝影時的邊緣像場模糊現象。世界上最老的照相機生產廠福論達(Voigtlaender)公司在同年便生產出了裝有此鏡頭的金屬相機,這種相機由于產量極少,而成為收藏者們爭崇的對象。一臺裝有Petzval鏡頭的金屬相機,在當時的售價在當時也相當高,要120金盾。(與之相比,一匹優良的賽馬也不過100金盾)盡管如此,福論達公司還是銷售出了600臺這樣的相機。
1865年,設計師Carl August Von Steinheil 設計出了Periskop。這是一種帶有兩組凹凸透鏡的雙鏡組結構鏡頭。(每組鏡片中含有一片凹凸透鏡,所謂凹凸透鏡也叫半月板型透鏡,顧名思義它的形狀象半月板,是有一片凸透鏡,和一片凹透鏡粘合而成)
1866年他的兒子Hugo Adolph Steinleil將其進一步發展,設計出了Aplanat鏡頭,Aplanat鏡頭同樣具有對稱式雙鏡組結構。這支鏡頭很好的糾正了球型畸變及色差,但卻沒能解決像場邊緣的像散問題。與此結構類似的后繼類型還有C.P.Goerz生產的Lynkeioskop,以及Voigtlaender生產的Euryskop,可以說Aplanat是對稱式雙鏡組結構鏡頭的始祖,很多流行的鏡頭都是借鑒了Aplanat的設計。
伴隨著1879年干板式照相機的出現,攝影變得更加普及。19世紀末鏡頭的設計有了重大的發展,在早期,設計師已經能夠設計出光圈很大但拍攝角度偏小的鏡頭,而到這時大光圈大角度拍攝的需求已經被攝影師提了出來。Petzval教授認識到了要想設計大角度鏡頭,必須首先解決像場邊緣的像散性問題,但無奈當時的可以
使用的玻璃種類卻還不能夠滿足設計師的需要。
Adolph Steinheil于1881年獲得了一支非對稱雙鏡組結構鏡頭的專利,將其命名為Gruppen-Antiplanet,這支鏡頭有兩個粘和而成的鏡足構成。通過前鏡組的凸透鏡和后鏡組的凹透鏡作用,在1:6.5的光圈下已經可以達到60度的拍攝角度,這種鏡頭同時在一定限度內克服了像散的問題。同一年Adolph Steinheil又設計出了一支人像鏡頭"Portrait-Antiplanet",與Gruppen-Antiplanet的區別是,這支鏡頭的后鏡組是分開的,這樣的結構成為了日后Triplet鏡頭的設計基礎。1890年德國耶拿的Ernst Abbe和Otto Schott試制出了新的玻璃品種,這種玻璃的生產對于解決鏡頭的像散問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英國T.Cooke & Sons光學公司的技術總監Harold Dennis Taylor應用了這種新式玻璃,通過簡化Petzval的設計,得到了一種可以很好矯正像散的鏡頭。這種光圈為1:4.5的Taylor鏡頭,具有輕微的不對稱結構,值得一提的是它只由三片鏡子組成,即所謂的Triplet,兩片凸透鏡和一片凹透鏡將光圈葉片分開。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