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冰面,溫暖與寒冷并存,冰面之上,是陽光普照,冰面之下是“冰點”的極寒。這樣的情形,與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當前的境況亦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同的是鉆機/潛孔沖擊器若要實現破冰不僅需要溫暖的陽光,同時也需要蓄力之勢。
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經歷了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在這期間出現了數次井噴式增長,迅速發展成為全球大的鉆機/潛孔沖擊器市場,膨脹的基建需求與利好政策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國際知名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外企亦蜂擁而至,熱鬧非凡。其中,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三大巨頭企業徐工、中聯、三一已經躋身全球前十,站穩腳跟。
然而自進入2011年5月,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開始延續40多個月下行,備受“內憂外患”之困,進入調整、陣痛的寒冬,業內也在擔憂與期望中備受煎熬。在此形勢下,轉型蛻變成為困境突圍的有效策略,鉆機/潛孔沖擊器企業開始苦練內功,調整自身結構,為未來發展蓄力。2015年,而隨著國家各項利好信號接踵而至,“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戰略為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提供了強勁動力,冰面上陽光普照,冰面下蓄力而為,破冰之日可期!
“內憂外患”之困
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起步晚,技術上處于后發劣勢,核心技術缺失,發展上長期處于粗放式的發展模式,致內憂甚多。同時,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放緩等因素影響,基建刺激大幅減少,在外患的影響下,行業內憂集中爆發,致行業發展困頓不堪。
內憂:黃金十年中,對行業影響大的非2008年四萬億投資莫屬,大量工程項目上馬,刺激了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市場井噴式增長,當時的市場環境下,用戶、經銷商排著隊到廠家購機,一度令企業的生產線捉襟見肘。為了搶占市場,企業在前期采取“跑馬圈地”的粗放式經營增長方式進行產能擴張,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同時,激進的銷售策略與盲目擴張加劇了產業結構病變的趨勢,成為難解之題。
外患:基礎建設、房地產和出口是拉動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發展的“三駕馬車”,4萬億之后房地產等下游基礎設施建設刺激大幅萎縮,鉆機/潛孔沖擊器內需縮水。全球經濟衰退的環境下海外市場亦容量有限,致外患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