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隔150年重奪“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名號,然而,“大而不強"一直是中國制造那高傲的頭顱無法抬很高的直接原因。
2015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中國制造2025"概念推向大眾視野。這不僅僅是2015年至2025年的時間概念,更是我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行動綱領,也是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指出:“我們是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還沒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產業發展還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亟待突破。另外,我們還應該有一些重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些方面表明,我們還需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去轉化、去努力、去奮斗。"
作為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在“中國制造2025"中會發揮怎樣的作用?當前又面臨哪些難題呢?
苗圩表示,在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進行戰略論證的基礎上,工信部又用了一年多時間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綱要的主要內容大致是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強調創新驅動,二是質量為先,三是綠色發展,四是結構優化,五是人才為本。
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商貿網編輯觀察發現,我國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在進入深度調整的幾年時間里,同樣也是從以上幾方面發力,來打破舊狀態、適應新常態的,如今已經取得較為顯著的成績。如此看來,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有足夠的實力,為中國制造向強國行列進軍添磚加瓦。
練內功 強身健體
1、科技、體制、文化全面創新
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始終堅持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如今,全球鉆機/潛孔沖擊器企業前十強已經被中國占據三個席位,足以證明這條道路的正確性。然而,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的成功之路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正是要堅持自主創新。
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可以說每一臺鉆機/潛孔沖擊器設備都是一臺超精密的儀器,因此掌握先進的制造技術便成為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原始創新的出發點。眾多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企業都在技術創新領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技術創新,我國鉆機/潛孔沖擊器企業解決一個又一個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研發一臺又一臺先進設備。科技創新的成果,成為我國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事實上,在加強創新的過程中,不僅要堅持技術創新,同樣也離不開體制創新和文化創新。如果說技術創新是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行業自主創新的龍頭和源泉,那么體制和機制創新則是自主創新的基礎和支撐點。體制改革為企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提升競爭力,可以在大程度開發企業潛能。另外,從某種層面上說,創新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當自主創新成為一個行業的助推器時,這個行業的發展便擁有了持續不竭的動力。中國鉆機/潛孔沖擊器企業發展至今,整個行業已經滲透著濃郁的創新文化,創新作為一種力量已經在企業文化和企業發展中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