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為6月21日主題分享部分內容分享嘉賓:黃騫嘉賓介紹:山東省新奧交通能源公司安全技術經理 ,在《中國能源報》《煤氣與熱力》《城市燃氣》等發表多篇論文及文章,曾在某央企從事城市管道燃氣的安全運營工作,目前從事車用燃氣安全管理工作及能源研究。
一. 加氣站發展現狀:
天然氣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消費量逐年穩步增加。在此宏觀態勢下,車用氣產業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加氣站的數量與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14年底,中國30個省、市和自治區已經建成CNG加氣站4441座,LNG加氣站2122座。同年,國內四大燃氣企業運營加氣站數量如下表:
二. 加氣站安全情況:
如此眾多的天然氣加氣站滿足了燃氣汽車數量快速增長的需求,但加氣站運營期間的相關安全工作究竟如何呢?筆者收集了近十年來的部分加氣站爆炸事故,如下:
事故分析從上述事故,我們不難看出近十年來車用燃氣事故整體呈現以下特點:
其一、車用氣瓶、車用供氣管路泄漏造成的加氣站事故比例遠遠高于站內設備事故。再者、由于車用氣瓶(質量、使用液化氣瓶)原因導致的燃氣爆炸事故呈下降趨勢。其三、爆炸事故發生時人員死傷率較高,影響范圍較大。
分析原因為:其一,復合瓶的停止使用,由于材料、技術等問題的制約,復合瓶在現實使用中事故率發生較高,目前國內已基本停止復合瓶的使用。
其二,隨著經濟與燃氣產業鏈的穩步發展與完善,車用氣用戶的安全意識(天然氣違規使用危害)不斷提高,尤其在車用氣事故高發期(2004-2008),較多的燃氣慘案喚醒其安全用氣意識,目前已經基本杜絕了私自違法改裝(無資質、非天然氣瓶等)、使用不合格氣瓶的現象。
其三,隨著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車用燃氣行業的監管逐漸成熟與完善,促進了加氣站運營與氣瓶生產使用全過程正規化與標準化,加強了氣瓶充裝前的安全檢查工作的落實,對存在使用違規氣瓶、管路漏氣等隱患的車輛一律不予充裝以及鋼瓶使用信息登記工作,徹底遏制了非法氣瓶的生存空間。
案例剖析
1. 2004年7月10日成都某加氣站發生爆炸事故(復合瓶事故)
A、事故概況
2004年7月10日下午4時17分,一輛出租車在成都市二環路某加氣站內爆炸,司機當場死亡,另有一名等待加氣的出租車司機受傷。這是成都近年來在加氣站發生的首起爆炸事故。 發生爆炸的川ATH525出租車變成一堆廢鐵,車身后半部全被炸沒了,車前部與駕駛室也扭成了麻花狀,其狀慘不忍睹。出租車周圍20米范圍內,撒滿汽車零件和碎玻璃渣。一個天然氣復合瓶被炸開,飛了近30米遠。離出租車四五米遠的一堵纖維板墻也被沖倒一片。
B、事故原因
事故原因初步判定是出租車尾部的天然氣復合瓶爆炸,系由復合瓶質量問題引起的。
C、事故預防措施
1. 對使用復合材料天然氣瓶的出租車年檢證嚴格檢查,從即日起成都市58個加氣站的加氣氣壓從20MPa(即200公斤壓力)調至15MPa(即150公斤壓力)以內。
2. 成都市出租汽車管理處召集全市135家出租車公司經理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各企業做好車輛安檢工作,維持行業正常運營。
3. CNG站必須對安全設施和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并制定事故應急預案。各氣站嚴格控制充裝規程,因為有的車輛私人改造,對這部分沒有質監合格證的車輛絕對不能加氣。在加氣過程中,不能超壓,并要求各個加氣站與設備廠家聯系,對加氣站限壓設施進行檢查。各個加氣站要將此次事故向員工進行書面通報。
4. 對非出租車類的天然氣使用車輛進行氣瓶檢查,此外還要對車身外觀老化的出租車進行檢查,一旦發現車內氣瓶不符合充氣標準,不予加氣。
2. 2006年7月6日西安豐禾路一加氣站突發爆炸(站內設備事故)
A、事故概況
2006年7月6日早晨,西安市豐禾路某加氣站突然發生爆炸,火焰翻騰著沖出設備房的屋頂。事故中,一名加氣站員工不幸身亡。
事發十多分鐘后,西安市公安局消防支隊五中隊6輛消防車鳴著警笛駛來。緊接著,屋頂上的彩鋼板被揭開,破損的汽缸閥門被緊急關閉,數股水柱噴向房內錯綜復雜的管道。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奮力搶救,翻騰的火焰終被壓滅。
在現場,地上豎立著的大小罐體都被熏黑,房頂破損的彩鋼板懸在半空,也成了黑色。爆炸發生時,一名正在值班的加氣站員工被大火吞噬。該加氣站的天然氣是從地下天然氣管道里抽取的,爆炸發生后,管道內的天然氣從受損的壓縮機汽缸內噴涌而出,爆炸發生后,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西安市安監局和天然氣搶修部門先后趕到現場,緊急排險,調查事故原因。
B、事故原因
a. 加氣站設備房內1號天然氣壓縮機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壓縮機氣缸沖頂,壓縮機的原有破損口瞬間壓力極大,從而引發天然氣爆炸燃燒。
b. 巡視檢修,未取得上崗證,違規上崗操作。
c. 檢修員工在檢修時因缺乏基本知識,沒有按既定程序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d. 加氣站缺乏必須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和相應的實施辦法。
C、事故預防措施
3. 2009年3月14日安徽淮南市一輛出租車在加氣過程中發生爆炸(違法改裝事故)
A、事故概況
2009年3月14日14時許,位于安徽淮南市大通區洛河天然氣加氣站一輛出租車在加氣過程中發生爆炸,其中一輛出租車的尾部被炸開了花,裝載天然氣的氣瓶由于爆炸的沖擊力直沖向主駕駛座位,周圍的幾輛出租車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損壞。14時52分,區消防部門接到報警,并迅速出動2輛消防水罐車、1輛搶險救援車、17名官兵趕往事故現場,協助公安部門及時處置了災情。
B、事故原因及預防措施淮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人員來到加氣站進行調查,據加氣站工作人員介紹,這輛出租車來加氣時,工作人員檢查了該車有加氣卡,便給車加氣,在加氣過程中突然出事的。而據車主向調查人員說,因為近期天然氣緊張,在淮南給汽車加氣難,他便在出租車原有一只氣瓶基礎上,又私自改裝加了一只家庭用的液化氣鋼瓶,這只鋼瓶放在出租車尾部存放汽車備胎的位置,上面蓋著毛毯。 調查人員初步了解,這一事件與私自改裝氣瓶有關,可能是充氣時壓力過大把液化氣瓶給頂飛。液化氣罐承受壓力達不到CNG要求發生爆炸,此外,加氣站充裝人員在充裝前未對充裝車輛有效檢查,也是該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加氣站充裝人員在對車輛充裝前必須對車用氣瓶進行安全檢查,杜絕類似事故重演。
建議目前車用氣瓶充裝安全態勢雖整體好轉,但燃氣爆炸事故仍時有發生,作為車船用氣相關從業者與用戶必須警鐘長鳴,以史為鑒杜絕悲劇重演,促進燃氣行業的安全穩定發展。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①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繼續加強對車用氣瓶生產、銷售與改裝環節的監察,加大對過期、報廢氣瓶再使用和非法安裝氣瓶等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堅決杜絕違法氣瓶在市場的流通;同時加強安全用氣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安全用氣意識。
②加氣站運營單位要做好一線人員燃氣知識、流程、設備操作等專業技能的培訓,加強應急預案演練提升員工的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健全各類制度與臺賬,保證設備運營的本質安全。
③鑒于加氣站事故多發于氣瓶爆炸,加氣站氣瓶充裝人員要嚴格落實車用氣瓶檢查工作(實施氣瓶電子標簽管理的地區嚴格對氣瓶電子標簽檢查核對),對存有隱患的車輛一律不予充裝,同時對氣瓶檢查結果做好記錄,保證氣瓶充裝前后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