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雙方歡迎中國與歐盟在“一帶一路”和亞歐運輸通道建設領域的合作。雙方將在現有機制(特別是中歐互聯互通平臺)下,探討促進德方企業更好參與的路徑,擴大在產業投資、金融等方面的合作。雙方支持在多邊框架下推動亞歐運輸通道技術和法律協調對接,以實現中歐班列擴量增效。兩國海關將著重針對中歐班列海關通關便利化開展合作,促進中歐運輸便利化。
14、雙方支持中車集團和德國西門子集團在高鐵領域開展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支持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德國鐵路股份公司在中歐班列、高鐵運營維護和開拓第三方市場方面加強戰略合作。
三、經貿與投資合作
15、雙方歡迎改革中德經濟合作聯委會(以下簡稱“聯委會”)。聯委會旨在為雙方企業改善本國市場準入和框架條件,以此激勵兩國企業開展新的雙邊合作,共同為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結構轉型作出貢獻。
16、雙方肯定兩國商會(包括海外代表處)和投資促進機構發揮的積極作用,繼續歡迎并積極支持其為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以及企業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17、雙方強調相互投資對促進各自增長和就業的重要性,將為雙向投資創造公平、透明、積極、開放的環境。雙方一致認為,基于非歧視原則的真正公平競爭環境將對伙伴關系作出貢獻。
18、雙方將繼續落實在“工業4.0”領域簽署的協議,其中尤其包括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于2015年7月簽署的《推動中德企業開展智能制造及生產過程網絡化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以及中國科技部與德國聯邦教研部2016年1月簽署的《關于在智能制造(“工業4.0”)和智能服務領域通過雙邊科技合作開發和推廣創新方案的聯合意向聲明》。雙方將加強4家參與合作的部委間的高級別協調,以匯聚所有合作相關方,就“工業4.0”進行跨議題的交流,推動合作產生協同效應。
19、雙方對建立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表示歡迎,將于2017年在華舉行第二輪高級別財金對話。中方贊賞德國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重要出資國。德方贊賞中國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正式成員,愿同中國深化投融資合作。
20、雙方承諾努力為兩國空運企業的運營提供更多的靈活性,并愿探討通過磋商擴大兩國間航權安排的可能。
21、雙方支持空客公司與天津方面和中航工業集團持續推進天津空客A320飛機總裝線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在建立空客A330飛機完成及交付中心方面業已取得的進展。
包頭毛細黃銅管生產廠家A694 F70鍛打圓鋼生產廠家13301519456 0510-85365399
鋼廠編號 4Cr13圓鋼(1.4034/SUS420J2)
"中國牌號 0Cr17Ni4Cu4Nb 05Cr17Ni4Cu4Nb
美國ASTMS17400 17-4PH,ASTM A5643 17-4PH,UNS630
耐候板
耐候鋼牌號:05CuPCrNi-A,09CuPCrNi-A,SPA-H,B480GNQR,Q400NQR1,Q450NQR1,Q550NQR1,Q700NQR1,Q235NH,Q295NH,Q355NH,Q460NH,Q295GNHL,Q345GNHL,Q460GNHL,Corten-A,COR-TEN,B450NQ,B460NQ,Q500NQ,NMIE0921,NM360,NM400 Q450NQR1 耐候鋼/烤登鋼/耐大氣腐蝕鋼/集裝箱板 22、雙方歡迎加強在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政策領域的雙邊和多邊合作,以及將“未來勞動”納入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德國聯邦勞動和社會部間業已存在的合作意向聲明。
23、雙方對建立發展合作委員會和簽署《關于成立中德可持續發展中心的諒解備忘錄》表示歡迎。雙方愿舉行發展政策對話,在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開展合作。雙方愿遵循“受援國提出、受援國同意、受援國主導”的原則,探討支持第三國落實上述議程的可能。
四、創新、環境和氣候合作
24、雙方積極評價第四屆中德創新大會,將繼續在中德創新平臺框架下深化創新對話,不斷加強和豐富中德在電動汽車、清潔水、生命科學等創新平臺下的合作,重點關注創新戰略對接、科研合作、青年創新創業、技術轉讓,以促進創新,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雙方將在發展高效率的科技創新管理與評估體系方面加強合作,建立中德科技合作項目聯合資助機制。
25、雙方致力于推動全面、有效落實2015年12月達成的《巴黎協定》。雙方將采取必要步驟,盡早完成批準協定的各自國內法律程序,并鼓勵其他締約方也盡早批準協定,推動協定早日生效。雙方將繼續在中德氣候變化工作組等雙邊機制框架下就落實國家自主貢獻及制定低碳發展長期戰略加強對話。
26、德國政府對中方計劃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表示歡迎。雙方商定,將“中國排放交易體系能力建設項目”下的成功合作至少延長至2018年。未來合作重點包括加強排放交易的法律基礎、航空業參與碳交易能力建設以及企業和核查機構開展能力建設等。
27、雙方愿繼續加強能源政策制定和立法、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合作。中方歡迎德方出席2016年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德方支持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在中國成立IRENA-中國能源研究及國際合作中心。雙方支持兩國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開展創新合作。
28、雙方致力于加強在提高能效和發展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雙方商定,在此背景下共同支持示范項目,彰顯兩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創新理念和能力。
29、雙方支持兩國研究機構、企業、城市在《中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合作備忘錄》框架下開展相關合作,共同選擇示范項目。
30、雙方樂見在電動汽車創新驅動技術領域長期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將繼續開展并擴大合作規模。雙方一致認為,在智能交通系統的催化下,電動汽車將在安全、清潔和高效出行方面創造出新的潛力。作為汽車大國,雙方關注統一標準。雙方商定繼續進行專業領域交流,并歡迎兩國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在交通技術領域開展合作。
包頭毛細黃銅管生產廠家C11000紫銅板生產廠家(40)25Cr2Mo1VA:用于制造汽輪機蒸氣參數達565℃的前氣缸、螺栓、閥桿等。
(41)20Cr3MoWVA:用于制造溫度低于520℃和70MPa下工作的高壓加氫設備的管子和其他零件。
(42)38CrMoA1:高級滲氮鋼。用于制造高耐磨性、高疲勞強度和較高強度、處理后尺寸精確的氮化零件,或各種受沖擊載荷不大而耐磨性高的滲碳零件,如仿模、氣缸套、座套、底蓋、活塞螺栓、齒輪、滾子、檢驗規、樣板、高壓閥門、閥桿、橡膠和塑料用擠壓機、搪床的搪桿和蝸桿、精密磨床的主軸等。
(43)20CrV:用于制造表面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心部有較高強度而截面又不大的滲碳零件,如齒輪、、活塞銷、小軸、分配軸、蝸輪傳動齒輪、頂桿、汽門推桿,及其他重要零件;汽輪機工作溫度為350℃~500℃耐熱螺母及墊圈,以及非腐蝕性介質中工作的高壓管道。
(44)40CrV:用于制造重要零件。如曲軸、不滲碳的齒輪、推桿、受強應力的雙頭螺栓、螺釘、機車連桿、螺旋槳、軸承支架、橫梁;氮化的小軸、各種齒輪和銷子;截面不大的高壓鍋爐給水泵軸;420℃、30 MPa高溫高壓下工作的螺栓、連桿。 31、雙方歡迎于2015年11月10日在北京簽署的關于落實中德城鎮化伙伴關系合作諒解備忘錄。該跨部門工作組前兩次會議中決定籌辦的活動,將對兩國政府間專業領域的經驗交流以及城市、省州間就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最新問題進行對話產生積極推動作用。雙方將利用好城際網絡,并爭取于2017年舉辦高級別城鎮化論壇,議題包括城市建設規劃、生態城市建設、城市韌性、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以及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系統。
32、第五屆中德環境論壇于2016年4月19日至20日在南京召開。雙方將進一步深化環保合作,尤其是在水和土壤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空氣質量、環境標志等領域以及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框架內的合作。雙方對簽署《關于加強中德環境伙伴關系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表示歡迎。
33、雙方對2015年11月10日在北京簽署的《水資源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表示歡迎。計劃中的合作領域包括制定與實施涉水戰略的經驗交流、法律和監管、可持續利用水資源、防止水污染、污水處理以及人員培訓和能力建設等。2015年5月7日,中國科技部和德國聯邦教研部簽署了《關于就中國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開展科技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
34、雙方將進一步深化農業和食品領域合作,包括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種植技術、有機畜牧養殖、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業政策等領域,發揮中德農業中心的核心平臺作用。雙方尤其歡迎在可持續農業、生物質能、林業和食品安全領域的雙邊合作取得新進展。推動改善高端食品市場準入狀況。繼續深化業已建立的農業、林業和糧食領域的科研合作。
35、為促進衛生領域交流,雙方同意延長2014年行動綱要關于衛生領域合作的條款。雙方致力于建立創新醫療合作伙伴關系。
五、教育與人文合作
36、雙方愿在現有中德職教聯盟基礎上升級兩國教育合作,并進一步深化兩國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
37、雙方強調,人文交流對建立和維護充滿信任的友好關系具有核心意義,雙方愿繼續保持現有的良好合作。雙方歡迎外國非政府組織在各自國家依法開展活動,并將為此提供保障和支持。
38、雙方高度評價2015年5月至9月在德國魯爾區舉辦的“中國8”當代藝術展,共同支持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與德國波恩藝術文化基金會于2017年在中國合作舉辦“德國8”展覽。雙方將以2017年中德建交45周年為契機,歡迎對方國家在本國開展慶祝建交系列文化活動。
39、雙方支持對方國家人員來本國旅游,鼓勵本國旅游業界參加在對方國家舉辦的旅游展會。德方支持中文成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官方語言,支持中方承辦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次全體大會。
40、雙方歡迎正在開展的“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強調愿通過專門協議著重加強語言教育和電影業合作。雙方一致認為,應利用“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繼續加大促進兩國青少年跨文化交際能力,并建立可持續的中德青少年交流機制。鑒此,雙方歡迎現有舉措,如“學校:塑造未來的伙伴”倡議、中國全國青聯與德國聯邦青年部舉行的中德青年政策對話會,將繼續舉辦“中德未來之橋:青年領導者交流營”活動,從而長期建立中德青年領導者網絡。雙方愿本著平等互惠的原則,就兩國實習生交流協議進行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