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軌車輛的需求也快速增長。據市場部門統計,公司近3年城軌車輛生產數量超過5 000輛,涂裝產能的不斷提升對環保的壓力與日俱增。為此中國中車為應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求城軌車輛生產過程中必須提升涂裝環保性,嚴格控制VOC的排放。
水性漆以水為稀釋劑,不含苯及苯的衍生物類等有機溶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透氣性、耐老化性、不易開裂脫落,對環境非常友好。其在軌道車輛上的使用能從涂裝生產前端減少涂料中的溶劑含量,是VOC減排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城軌車輛環保性的提升。在涂裝生產中用水性漆替代目前普遍使用的溶劑型涂料,可以減少石油能源資源浪費,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解決了危害產業工人及周邊群眾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問題,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公司制造能力提升的一種表現。本文詳細介紹了軌道車輛涂裝使用水性漆的施工工藝、涂層結構和漆膜性能要求,系統分析了水性漆的特點、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01、城軌車輛水性漆介紹
1.1水性漆涂層結構
城軌車輛涂裝涂層分為水性環氧底漆、水性漆配套聚酯膩子、水性聚氨酯中涂漆和水性聚氨酯面漆,車輛主體面漆顏色有3種;如圖1所示。
圖1城軌車輛涂裝涂層示意圖
城軌車輛涂裝的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圖2城軌車輛涂裝工藝流程示意圖
1.1.1水性環氧底漆
水性環氧底漆作為涂裝體系的第一層,直接與基材相連接,其附著力和防腐能力對整個涂層的性能和質量影響較大。因此水性環氧底漆需具備優良的附著力、優異的耐化學品、防腐蝕性、良好的打磨性等。水性環氧底漆施工時按質量比5:1(基料:固化劑)配制,混合均勻后,分次加入去離子水,調整黏度至30~50 s(T-4杯),采取濕碰濕噴涂工藝噴涂兩道,層間間隔10~20 in。噴涂完成后在室溫下流平0.5,再在60℃條件下烘烤2 h。漆膜干燥后,控制底漆干膜厚度40~80μm。
1.1.2水性聚酯膩子
打磨底漆層后,按質量比100:2(基料:固化劑)配制水性聚酯膩子,涂刮3~4遍。膩子干燥后,經打磨后的車體表面應無刀痕、針孔等缺陷,控制膩子膜厚不超過3 mm。
1.1.3水性聚氨酯中涂漆
水性聚氨酯中涂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車體外觀的美觀性,修補膩子層的缺陷以及提高涂層的耐候性。水性聚氨酯中涂漆施工時先用180目砂紙打磨膩子層,然后按質量比6:1(基料:固化劑)配制,混合均勻后,分次加入去離子水,調整黏度至20~30 s(T-4杯),采取濕碰濕噴涂工藝噴涂兩道,層間間隔10~20 min。噴涂完成后在室溫下流平0.5 h,再在60℃條件下烘烤2 h。漆膜干燥后,控制涂層膜厚80~3160μm,光澤度(60°)50%~60%。
1.1.4水性聚氨酯面漆
根據城軌車輛運用的特點,水性聚氨酯面漆具備可低溫固化、高外觀性、高硬度及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耐溶劑性能。噴涂水性聚氨酯面漆時先用240目砂紙打磨中涂漆層,然后按質量比5:2(基料:固化劑)配制,混合均勻后,分次加入去離子水,調整黏度至18~25 s(T-4杯),采取濕碰濕噴涂工藝噴涂兩道,層間間隔10~20 min。噴涂完成后在室溫下流平0.5 h,再在60℃條件下烘烤2 h。漆膜干燥后,控制涂層膜厚120~3240μm,光澤度(20°)≥80%;涂裝完成的城軌車輛外觀亮麗。
與傳統的溶劑型漆相比,水性漆具有環保、安全、外觀性能好及職業健康等優點,適合城軌車輛涂裝的發展趨勢;但城軌車輛涂裝生產過程中,使用水性漆的問題仍然較多,需要通過提升水性漆原料質量和我們涂裝質量管理水平、生產工藝水平及涂裝設備能力才能一一解決,這樣城軌車輛涂層外觀美觀性才能得到保證;滿足綠色發展的需要,為減少VOC排放,保護環境,造福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原文鏈接: 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173665.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