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太陽能建筑供暖制冷雙重難題
發布者:shyytyn 發布時間:2021-07-17 09:11:25
天津大學化工和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一平就天津大學綠色能源實驗室研制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輻射板供暖制冷系統”,及其20余年來在新能源開發利用方面取得的技術成果向本網做了詳細介紹。
如今,在多數地方仍依靠暖氣、空調調節室溫的時候,天津首座“太陽能小學”——南開區科技實驗小學(原名黃河道小學)實現了依靠太陽能和太空輻射滿足供暖和制冷需求。據了解,為這所小學提供供暖制冷技術支持的,正是王一平科研團隊研制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輻射板供暖制冷系統”。
訪談中,王一平談到,南開區科技實驗小學引入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輻射板供暖制冷系統”是經過20余年研究第一次在大體量建筑中的應用,獲得了圓滿成功。這是天津市重大科技項目之一,同時也是“科技南開”的示范工程。
“就像中國古代文化講求陰陽五行,提倡陰陽平衡,萬物生長靠太陽,但也要靠‘太陰’”,王一平說,正因為太陽照射在地面上的熱量和地球發射到太空的熱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才創造了生機盎然的地球。在全世界都推廣太陽能供熱的同時,王一平想到如果能利用“太陰”——太空輻射制造低溫,實現一陰一陽、一冷一熱,那么供暖和制冷的雙重問題都將得到解決。通過在屋頂安裝輻射板,王一平的設想在南開科技實驗小學得到了實踐的驗證。輻射板通過接受太陽輻射,獲得太陽能用于供暖,通過向太空發射熱量,獲得制冷效果,從而保證室內春夏秋冬、白晝黑夜都可以獲得所需溫度。
據了解,目前這項技術已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得到應用,如果能解決在寒帶地區的應用難題,“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輻射板供暖制冷系統”將會在全球普遍推廣。王一平說,如果能保護好知識產權,找到有責任、有實力的企業合作,“我愿意無償奉獻這項技術,前提是企業能夠按照技術要求保證質量,實現工程與建筑同壽命”。
有著“新能源”教授美譽的王一平早在25年前就開始研究能源技術,在此之前他一直從事柴油、石油等傳統能源開發利用的研究工作。隨著研究的深入,王一平意識到對其利用的越深,對地球資源的破壞程度越嚴重,于是他開始轉向新能源領域。在那時,“新能源”還是一個生僻詞匯,并不為眾人所認同。剛開始新能源研究時,王一平信心百倍地將其所有積蓄投入了科研項目,面對的卻是眾人的不理解,王一平笑談,“可以說我是個‘瘋子’”。經歷過當年的坎坷和20余年來不懈地探索,如今,王一平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科研團隊——天津大學綠色能源實驗室,目前,近50人組成的年輕隊伍已為天津諸多單位提供了節能技術支持。
|
|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