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勞動力成本優勢控制閥制造的過程很大一部分是金屬加工,也就是使用機床,按照圖紙的要求生產各種形狀的零件,然后由工人組裝成產品。由于閥門種類復雜,現在還無法實現自動化組裝生產,人力勞動成本占整體成本的份額很大,因此我國閥門行業在勞動力方面的成本還是具備巨大優勢,從70年代美國的FISHER在天津設立合資企業以來,先后已經有日本KOSO、YAMATAKE,德國SAMSON、EBRO、ARCA,美國的TYCO、FIOWSERVR等世界的閥門巨頭在國內設立了合資或獨資的生產企業,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迅速擴大了其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的占有率。
2.巨大的市場優勢隨著全球性的產業轉移,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對能源、輕工產品的巨大需求,我國在石化、化工、電力、鋼鐵方面的建設項目應接不暇,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外化工業巨頭就開始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據統計,世界500強力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幾乎都已經在華投資建廠設點。世界前75家化學品生產商中,陶氏化學、杜邦、埃克森美孚、亨茨曼、GE、巴斯夫、雪佛龍-菲利浦、殼牌、BP、羅門哈斯、阿托菲納、德固賽等公司均已大舉入駐中國。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需求,國內的企業有一個巨大的競爭優勢是距離市場最近,對市場的反應最靈敏,在產品的生產、交貨方面比起國外的企業有著強有力的競爭力,這方面的優勢,是國外企業望塵莫及的。控制閥由于其個體體積較小,其生產周期是非常短的,在原材料齊備的情況下,其生產周期不超過一周的時間,這種時間上的優勢對于在要求反映迅速的需求時就可以轉化為競爭優勢。并且國外的產品在銷售到國內時,還要考慮運輸成本、關稅成本等因素,必然會降低其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3.加工技術的優勢在普通閥門和控制閥閥體的加工方面,目前國內的生產制造的水平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90年代甚至更高的水平。尤其在普通鋼鐵的鑄造、切削等加工方面,我們國家的產品已經得到了諸如歐盟的TUV認證,產品已經能夠打入歐洲市場了。這是我們目前在整個閥門行業的技術優勢,我們比發達國家是落后的,但比起其他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我們的技術又是領先的。我們不僅可以向諸如拉美、中東等地區出口整套的閥門產品,我們也已經可以向歐洲出口我們加工的零件。隨著我們國家在電子通迅產品方面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控制閥領域的控制元件的設計和生產技術,我們在控制閥領域的技術也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