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采暖的方式很多,例如熱水袋、燃燒火爐、取暖器等都是最常見的取暖方式,現在最普及的采暖方式有電磁水暖采暖和空調采暖,這兩種方式有哪些區別呢,哪種方式更加適合冬季采暖?
從能源角度分析
電磁水暖采暖的能源來自于電,通過采暖爐將電轉化成磁熱能,再把水媒介加熱,通過暖氣循環水運送到室內的散熱末端進行散熱,室內的末端分為地暖和暖氣片。電能作為可再生資源,獲取的方式比較多,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地熱發電等,隨著技術的進步價格也會越來越低。
空調的能源也來自于電能,通過空調外機的壓縮機做功,室外的環境熱量吸取到室內,最后通過空調的室內機進行熱量散發。
從制熱空氣流動分析
水暖在室內的散熱末端可為地暖和暖氣片,在房間里面安裝的位置比較低,地暖安裝在地面以下,暖氣片也是貼近地面安裝,熱量由低到高傳遞,從地面的30度左右上升到1.4米高度的20度左右,這與人體的熱量循環方式相同,也與中醫所說的“溫足而涼頂”契合,足部先熱頭頂就會感覺很清涼。
空調在室內的散熱末端是空調室內機,在房間的安裝位置都是比較高,離地都在2米以上,空調的出風也會從高處向低處傳遞,熱空氣在2米的位置溫度會更高,熱空氣也無法到達室內的地面上,人員在這樣的空間生活,首先被空調熱風吹到的就是頭部,很容易造成頭暈腦脹的感覺,尤其是空調的安裝位置不合理正對人體吹的時候更加明顯。
從使用效果分析
水暖在房間的布局比較均勻,房間的溫度也會比較均勻,而且熱空氣都是從地面向上傳遞,這個過程中人員感覺比較舒服,溫度一般設定在20度左右,人體的舒適性就已經很高,并且與室外的溫差不會太大,消耗的能耗也不會太高,暖氣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有噪音傳出,夜間更不會影響睡眠質量,另外,水暖在加熱室內溫度的時候,對空氣的濕度影響比較小。
空調在房間的布局固定在一個高點,通過溫度的調節能夠迅速的提升房間的溫度,當遇到空調外機化霜的時候,還能通過空調內機自帶的電輔功能進行熱量補充,空調的使用溫度一般都設置在接近30度,溫度過低很難讓房間熱起來,面對空調風口的區域明顯溫度會更高,而且空調的大部分熱量都會先加熱天花板然后是房間的其他區域,空調的溫度與室外的溫差過大,造成的空調能耗也會相對較高,并且空調在夜間的靜音模式也會有一定頻率的噪音,對于家中老人非常不適應,空調的熱風溫度過高,對室內的空氣濕度影響更大,時常有想喝水的感覺,還會讓皮膚干燥。
從使用區域分析
水暖由于使用電采暖,只要滿足水電連通,基本都能夠滿足水暖的工作環境,在北方零下幾十度的地域,水暖的使用也是輕而易舉之事,不用擔心外部環境造成設備無法運行。
空調使用電能,通電就能夠進行工作,但是對地域有一定的要求,當室外的環境溫度過低,特別在地域零下20度的時候,空調就會頻繁地給外機除霜,這就導致空調不能將更多的熱量送到房間中,當室外的溫度再低一些,空調就會停止工作,更別談向室內輸送熱量。
因此,水暖和空調有著各自的特點,不過在冬季制熱的比拼上電磁水暖采暖的優勢更大,水暖的舒適性空調比不了,水暖的靜音性空調比不了,水暖的地域使用條件空調比不了,隨著電磁水暖采暖的普及化,更多的家庭更愿意使用水暖代替空調進行冬季采暖,所以電磁水暖更適合寒冷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