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網采用鋼絲繩錨桿或鋼筋錨桿和支撐繩固定方法將金屬柔性網覆蓋在具有潛在地質災害的坡面上,從而實現坡面加固的一種防護網。邊坡工程防護網主要特征構成分為鋼絲繩網、鋼絲格柵和高強度鋼絲格柵三類。前兩者通過鋼絲繩錨桿和支撐繩固定方式,后者通過鋼筋(可施加預應力)和鋼絲繩錨桿(有邊沿支撐繩時采用)錨墊板以及必要時加邊 沿支撐繩等固定方式,將作為系統特征構成的柔性網覆蓋在有潛在地質危害的坡面上,從而實現其防護目的。
1、先要清除坡面防護區域內威脅施工安全的浮土和浮石,對不利于主動防護網安裝施工或者會對主動防護網安裝后的正常功能有所影響的局部地形進行適當修整。
2、放線測量,確定錨桿的位置,在允許的調整范圍內調整孔間距,并盡可能將錨孔位置選在低凹處,對于非低凹處,以及不能滿足系統安裝的要盡可能緊貼坡面的錨桿孔(連續懸空區域通常不大于5m,否則建議增設0.5m以上的局部錨桿,可以直接用直徑不小于12cm的帶彎鉤的鋼筋錨桿或直徑不小于12cm的雙股鋼繩錨桿),應在每個孔位處鑿一個坑,凹坑的深度不應小于錨桿外露環套長度,通常直徑為20cm,深度為20cm。
3、根據設計深度鉆錨桿孔并清潔,孔深不小于設計錨桿長度,孔徑不小于42cm,如果受鑿巖設備的限制,可以將構成每根錨桿的兩股鋼繩分別錨固到兩個孔徑大于35cm的錨孔內,以構成人字形錨桿,兩條鋼繩之間的夾角為15°至30°,也可以達到錨固效果,如果由于地面松動或破裂而導致局部孔位不能成孔,可以使用斷面尺寸大于0.4×0.4m的C15砼基礎代替不能成孔的巖土段。
4、注漿并插入錨桿時,需要使用標號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漿,建議使用灰砂比為1:1至1.2,水灰比為0.45至0.50水泥砂漿或純水泥砂漿,建議使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為了確保漿液飽滿,建議使用粒徑不超過3mm的中細砂。在下一步之前,注漿體需要養護三天以上。
5、安裝垂直和水平支撐繩,張開拉緊后,在兩端使用2到4個(當支撐繩的長度小于15m時,使用2個,當支撐繩的長度大于30m時,使用4個,中間長度使用3個)繩卡與錨桿外露環套固定連接。
6、從上向下鋪掛格柵網,重疊寬度應不小于5cm,兩張格柵網間或者格柵網與支撐繩間必要時需要用1.5cm鐵絲進行扎結,當坡度小于45°時,扎結點間距通常小于2m,當坡度大于45°時,扎結點間距通常小于1m(有條件時,這一步可以在上一步之前完成,就是將格柵網放置于支撐繩之下)。
7、從上向下鋪設鋼繩網,并將其縫合,縫合繩為8cm鋼繩,每張鋼繩網均用一根長約31cm的縫合繩與四周支撐繩進行縫合,并預張拉,縫合繩兩端各用兩個繩卡與網繩進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