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冷凍魚進口清關公司
這可能不是食客們最關心的話題——都是怎么進入中國市場的?
即便是細心的食客,往往也只需要確認,這些海鮮是產自美國還是澳洲就行了。至于這些龍蝦到底有沒有報過關繳過稅,他們并不關系,他們也無從判斷。
澳大利亞一名老資格龍蝦供應商告訴澎湃新聞,中國有相當比例的進口海鮮(他估算甚至可能有七成),都不是通過正規渠道進來的。供應商們知道這種非法途徑存在已久,但他們并不能干預,“這一切取決于中國人。”
他的提醒是,雖然從非正規渠道進入中國市場的海鮮,比正規渠道進來的產品要便宜百分之二三十,但這種非正規渠道進來的海鮮產品,由于沒有經過檢驗檢疫,質量安全上缺乏保障。
但無論是食客,還是進口商,似乎都不以為意。
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海鮮出口的前三大目的地中,越南進口了3.2億美元,中國進口了1億美元,僅為越南的1/3。
這一差距,顯然與中越兩國的消費力不符。
一名資深水產人士分析,越南本身也有很長的海岸線,他們本身的海鮮進口需求應該不會很大,這3.2億美元中,有相當比例可能還是通過邊境貿易,流向了中國市場。
還有一些渠道則是直接的走私。
“一種是從澳大利亞出來的船,在公海上把貨直接轉到越南的船上,之后越南的收貨方,通過邊境貿易的方式把貨運進中國,這樣可以免掉關稅。另一種是直接由越南漁船交給中國漁民,省去關稅和zeng值shui。”
這名資深水產人士說,有時候,甚至會發現某些不可能在越南海域捕撈的海產品上,也貼著越南進口的標。
近年來類似的案件開始頻發。
廣西南寧曾在2013年發文稱,近年來,查獲廣西中越邊民互市渠道走私案件多起,案值越來越大,平均每個案件的案值達1億元以上;走私分子利用邊民互市貿易稅收政策,在境外批量訂貨,雇用邊民采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分散帶入境內,或假借“邊民”主體偽報走私進口,邊民互市貿易已成為邊境走私的新通道。
邊民互市,是兩國邊民在批準的開放點或的集市上,買賣一定金額的準許交換的商品,可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一名海外供貨商介紹,以龍蝦為例,目前活龍蝦進口關稅為15%,冷凍龍蝦為10%,zeng值shui為13%,這就意味著活龍蝦的基本稅率就達到了28%。
一家海外龍蝦公司的一名高管直言,他們知道賣給越南的一些龍蝦,最終會被銷往中國,但對于供貨商來說,他們所做的,無非是在出口的時候提供完整的文件,至于最終去向,并不是由他們決定的,“我們也希望可以合法地進來。”
上海自貿區的一些政策,可能會促使更多商家通過正規渠道進出口海鮮。
9月3日,西澳大利亞漁業部長肯恩·巴斯頓到訪上海自貿區,與他同行的是多家西澳龍蝦鮑魚等海鮮廠商。巴斯頓告訴澎湃新聞,上海自貿區為西澳的海鮮產品提供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平臺和機會。
清洋進口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總裁胡海平也認為,正規報關進口未來會成為趨勢。
胡海平分析,做進口海鮮產品,冷鏈物流成本很高,但如果在報關后直接進到上海自貿區的冷庫中,就大大減少了物流成本,“還有損耗,繞開中間環節,以龍蝦為例,大概可以節省15個點。”
清洋代理進口的部分海鮮產品,目前已成為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的熱銷產品。
而上海自貿區在、檢驗檢疫環節的一些便利化舉措,也增強了進口商的信心。
西澳龍王鮮鮑公司總經理馬庫斯·特朗普告訴自貿區郵報,他們公司每年出口鮑魚60噸,其中的40%是出口到香港,只有10%出口到中國內地,“未來我們希望把這一比例提高至20%-25%。”
馬庫斯·特朗普強調,他們出口到中國內地的產品都是走的正規渠道,報關交稅進口,“這些直接出口到中國的鮑魚價格并不低,但我相信中國消費者愿意用高價來買信得過的產品。”
2013年中國水產品進口量417.03萬噸,進口額86.3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3%和8%。
主要進口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俄羅斯、美國、秘魯、東盟,澳大利亞未能排進前八。
專業冷凍魚進口清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