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如今大基建項目,房產住宅,市政開發,建筑工程等項目在大環境之下,都存在確銀根和經營不景氣的情況。而用在建筑工程的毛細血管,如電線電纜就面臨行業的“價格”之痛。各種競爭價格戰,打的昏天黑地。企業廠家除了在保本經營的情況下,還要面臨應收賬款的危機。這幾年先是恒大暴雷,然后其他幾家龍頭房企也接連出事。給整個電線電纜行業帶來了不太好的預感。賒賬做月結付款的,不好做了,搞不好血本無歸。 這個已經有很多真實的案例擺在我們面前,多少供應商倒下去。從目前情況來看: 行業內主流的意見是對目前產業質量表示擔憂。事實上,在擔憂的背后是行業面臨的“價格”之痛。不管是否有難言之隱,這確實已成為行業發展*尷尬的現實。有專家指出,處于“低價”態勢的電線電纜行業,價格一直沒有回歸到合理的利潤范圍之內,這影響到的不僅僅是行業企業,甚至是電線電纜終端用戶,改變需要時間,更需要產業鏈各方共同的努力。
通常而言,有色金屬行業的定價權結構總是上游強于下游。但是,在我國的電線電纜行業,這一規則被打破,電線電纜行業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夾心層”,突出表現為“定價弱”。
之所以成為“夾心層”,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我國電線電纜的用戶,絕大部分是壟斷行業和大型工程,如電力、通信、鐵路等;買賣雙方地位懸殊,決定了其在價格上的強勢地位。另一方面,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的原材料成本占總成本80%以上,其主要成本支出集中在銅和鋁兩大金屬材料。通常原材料價格每上漲5%,則產品的毛利減少4%。現如今,行業平均利潤率近三年來從4.55%已經降低到不足2%。
除此之外,行業“低價競銷”頑疾也困擾著行業,成為行業發展之痛。電線電纜行業產能過剩導致市場競爭更加無序,供給能力過剩與市場“*低價中標”形成了產品價格與成本相背離的惡性低價競爭,不少企業鋌而走險“以低價換取市場”,甚至出現了“價不抵料”的鬧劇。
行業市場秩序和產品品質到了該管理的時候了。有專家指出,一方面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對產業合理規劃,對電線電纜行業新技術、新工藝加強扶持力度,并加強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另一方面企業及用戶要共同維護好市場秩序,讓電線電纜行業回歸到合理的定價,保持行業健康發展,保障用戶產品質量,保障企業合理利潤是大家共同生存的基礎。一些行業認識也呼吁,電線電纜的生產廠家要抵制拼價格帶來的價格戰。做好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