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穩健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明顯改善。鐵路交通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地位至關重要。隨著鐵路建設加快進行,鐵軌安全檢測必須更加引起重視。由于長期重載,以及環境影響,鐵軌會出現疲勞損傷甚至斷軌,如果沒有及時、精準檢測出損傷部位或斷軌路段,就會引起火車脫軌等重大事故,造成無法估量的災難性后果,同時影響國家交通系統的效率,破壞我國基建強國的國際形象。
傳統檢測技術設備過時,交通事故頻發
長期以來,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時有發生。2016年,臺灣東線一列車疑因天熱高溫導致鋼軌變形,共造成6輛車廂出軌事故。同年,鐵路貴陽南站、凱里工務段管內,滬昆上行貴定至高坪鋪間發生鋼軌折斷事故。2020年,83884次貨物列車39個車廂脫軌顛覆,因軌道偏差未及時檢測和整修,曲線鋼軌存在磨耗傷損,列車通過時鋼軌折斷。
此類事故令人深思。難道相關部門沒有進行鐵軌安全檢測嗎?顯然不是。問題在于采取傳統、單一的檢測手段。
傳統的無損檢測包括超聲波檢測、渦流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射線檢測、漏磁檢測等,具有各自不同的缺點。其中,超聲波檢測要求工作表面平滑,只有富有經驗的檢驗人員才能辨別缺陷種類,僅適合厚度較大的零件檢驗。對所發現缺陷作十分準確的定性、定量表征仍有困難。檢測結果顯示不直觀,探傷結果不易保存。無法診斷鐵軌缺陷和損傷趨勢。動態高速樣軌試驗和生產實踐證實,鐵軌超聲波探傷系統存在誤報和漏報現象,而且漏報不可避免。
當前,鐵軌無損檢測主要采用超聲波檢測設備。超聲波檢測中漏檢率極高,單一采用超聲波檢測引起交通事故,這明顯違背鐵道部門“安全第一”的宗旨。
金屬磁記憶檢測設備實現高新技術實用化
傳統檢測技術和設備多是改革開放后從國外引進,現在不僅難以保障鐵路安全,有的還有健康危害,難以操作。那么,有沒有更便捷、安全、高效的新檢測技術和設備呢?
金屬磁記憶檢測技術利用金屬磁記憶效應,檢測部件應力集中部位,克服傳統檢測的缺點,能夠對鐵軌應力集中區,進行缺陷和損傷趨勢診斷,是無損檢測領域的新技術。
金屬磁記憶檢測技術依據金屬磁記憶效應。這是指,金屬構件表面的磁狀態“記憶”著缺陷或應力集中的位置。該部位的導磁率最小,在金屬表面形成漏磁場。該漏磁場強度的切向分量Hpx具有最大值,而法向分量Hpy改變符號并具有零值。這種磁狀態的不可逆變化在載荷消除后,依然保留記憶下來。
目前,國內科學家已經研發了金屬磁記憶檢測設備。然而,長期以來,那些所謂“公知”,宣傳國外技術和設備,否認或忽視國產新技術設備的價值。這嚴重誤導了部分鐵路管理者,造成高效新檢測設備得不到應用。
國創智能堅持國產化,磁探傷掃描儀便捷高效
在此形勢下,國創智能堅持國產化方向,集中國內部分工程師專家,自主研發生產一種基于金屬磁記憶效應的磁探傷掃描儀,可精確、實時、高效地檢測鐵軌。當鐵軌間距發生0.01毫米變化、鐵軌發生肉眼難以覺察的損傷時,這種磁探傷掃描儀完全可以“捕獲”這些微妙變化。
“安全第一”的保障依靠及時發現損傷和換軌。國創智能磁掃描探傷系統通過相關專用算法,描繪出鋼結構件的傷痕和缺陷等級、形狀尺寸等,可以為鐵道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鐵路交通建設事業需要全社會參與。國創智能作為鐵路安全檢測領域的探索者,不斷改進技術,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其自主研發生產的磁探傷掃描儀,具有無需激磁、操作簡單、效率高、檢測準確等特點,倍受業界和市場矚目,發展和應用前景極其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