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季度以來,以補穩投資成為“六穩”工作之一,短板為重點,一系列實招、硬招為投資企穩提供強勁支撐,比如今年一季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累計發行1.18萬億元,占提前下達新增地方債限額的85%,其中超六成用于在建項目建設。
今年以來,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回暖,一季度同比增長4.4%,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6個百分點。下一階段,投資增速回升的態勢能否保持?分析人士認為,在我國投資的“大盤子”中,政府投資占比較小,2018年只有不到5%,主要用于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因此,以政府投資撬動社會投資,非常關鍵。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既包括政府的投資,也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相關投資,目前政府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提供公共產品,還有關系到重大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特別是鐵路、公路、基建、橋梁等這些領域。隨著中國基建不斷完善,現在政府投資占的比重并不高,非常重要的是如何激發民營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民間投資占投資比重六成以上,是制造業投資的主力。穩投資,關鍵還是要穩住民間投資的信心,提升社會投資活力。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花長春認為,一季度經濟運行好于市場預期,企業中長期融資需求企穩,預計下半年制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