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型機床離高端有多少距離
發布者:zhwedm 發布時間:2010-11-20 10:55:14
近兩年,在中國機床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自主開發研制的重型、超重型機床產品,一次次的叩響極限規格世界之最的大門。
如加工直徑25m的超重型數控立式銑車床、鏜桿直徑320mm的落地式銑鏜床、加工寬度為10m以上的數控龍門鏜銑床、回轉直徑在5000mm以上的數控重型臥式車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技術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型機床系列產品,他們不僅僅滿足了國家重大基礎建設項目的需要,更為中國機床走向高端吹響了號角。
然而,這個號角在集結了中國機床業精兵向高端制造沖刺的同時,也讓一些企業盲目的追隨,殺入重型機床市場。為此,借鑒國外重型機床的發展經驗,客觀理性的發展重型機床,對目前處于轉型期的中國機床業來說,是尤為重要的。
國內旺盛的市場需求
相比國外先進制造業國家,我國重型機床產業的發展猶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長期從事重型機床技術情報工作的沈機集團中捷機床的工程師楊麗敏分析指出:“我國正處于對傳統生產方式進行現代化改進階段,不論是鐵路、電站、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工程建設,還是汽車、工程機械、軍工行業,均需要大量的高端機床來支撐。”這為中國重型機床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市場需求。
然而,我國高檔重型數控機床95%依賴國外進口。為加強與國外同行競爭優勢,解決我國在發展高檔重型數控機床過程中的關鍵、核心問題,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科技專項這股春風使得中國重型機床市場花開燦爛。
面對普通機床市場在金融危機下的快速下跌,重型機床市場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這個誘因也使許多機床廠家紛紛轉向市場較好的大重型機床市場。原因就是在重型機床領域,國際競爭力相對并不激烈,使國內重型機床企業在一些產品市場順利實現了替代進口。
國外扎實的制造技術
在世界范圍內看,代表重型龍門加工中心最高水平的是德國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的產品,北一機床采用的就是德國瓦德里希·科堡的技術。希斯(SCHIESS)與科堡機床相比較,無論在功率、扭矩、規格上基本相當,但希斯公司的機床主軸轉速高,精度保持性好,在技術上屬于世界領先水平。與國內外其他產品相比較,國外重切削能力較強,加工精度高,并且具有很多技術優勢,比如橫梁加工仿形技術,Z軸滑枕長度補償技術,龍門框架X軸移動雙電動機,三電動機甚至四電動機同步技術等。
再從數控龍門移動式和臺式車銑加工中心產品來看,國外主要生產商有德國科堡、意大利皮特卡納奇、美國吉根、德國沙爾曼公司等,這些公司都具有多年生產重型、超重型機床的經驗。而國內開發研究尚屬初期階段,技術還不夠成熟。目前,國內的機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承載能力低、精度不高、低負荷等缺點,不能完全滿足國家發展的整體需求,特別是在軍工、航天等行業更是需要這種高端的產品來支持。
而在國內,諸如武重為三峽工程水輪機研發的數控單柱移動立式銑車床這樣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也只是屈指可數的幾例。
差距在哪?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中、高檔重型數控機床還是依靠進口,其中德國和意大利的產品較多,它們代表著世界先進水平。
據楊麗敏介紹,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在結構上的差別并不大,采用的新技術也相差無幾,但在先進技術應用和制造工藝水平上與世界先進國家還有一定差距。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制造周期還滿足不了國內用戶需要,零部件制造精度和整機精度保持性、可靠性尚需很大提高,尤其是在與重型機床配套的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如刀庫、機械手和兩坐標銑頭等部件,還需要境外廠家配套滿足。
她還指出,國內重型機床制造企業的制造能力很強,但大而不精,其主要原因還是加工設備落后,數控化率很低,尤其是缺乏高精水平的加工設備。同時,國內企業普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因為重型機床單件小批量的市場需求特點,決定了對技術創新的要求更高。國內重型數控機床產品與世界知名企業相比,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主軸轉速,國外先進水平已發展到最高達3000r/min~4000r/min,而國內主要徘徊在800r/min~1500r/min;二是快速進給,國外先進水平達20000mm/min~30000mm/min,而國內主要在6000mm/min~10000mm/min;三是精度,國外先進水平定位精度0.015/1000mm,重復定位精度0.003mm~0.007mm;國內產品定位精度0.025/1000mm,重復定位精度0.01mm~0.015mm。
此外,機床的可靠性、精度的穩定性、復合多功能、柔性化、智能化方面不如國外廠家,外觀質量也有明顯的差距。
國內廠家盡管技術略遜于國外先進水平,但在制造能力和價格上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超重型機床國內有武重、齊重數控等企業產品已達到當代國際先進水平。我們相信,我國重型機床制造隨著科技進步與艱苦奮斗的努力,一定會逐步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未來我們的優勢
作為機械裝備母機,機床制造業發展來源于其下游產業推動,機床行業下游產業主要有造船、工程機械、航空航天、汽車、鐵路、電力設備、風電設備、動力設備、制冷設備和石化設備等。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業發展,勢必帶動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由于航空航天工業產品零件具有耐高溫、高強度、難加工、合金材料與復合材料多、復雜結構件多、工藝要求高等特點,要求機床加工設備向大型(重型、超重型)、高速、精密、復合、智能化趨勢發展。航空發動機及其零部件加工需要大量高精度機床作支撐,發動機結構復雜,整體機匣、葉片加工需要多功能、高精度數控機床,如數控立車、數控精密鏜床五軸加工心等。為此,航空航天業對機床要求高,加之歐美、日本等國外強勢機床企業進駐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不明朗的環境,應進一步加速推動國內機床調頭向高端發展。
在能源領域,國內重型機械企業在為能源工業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包括國家三大動力制造基地及其他發電設備制造廠的重大關鍵設備都由國內廠家提供。我國造船工業發展形勢依然嚴峻,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特別是接船難、交船難、融資難局面沒有改變,而產能龐大、開工率不足及產品同質性太強,我國造船工業仍面臨著結構調整和嚴峻考驗,國際上主要造船國家激烈競爭,因此,作為持續為船用柴油機、螺旋推進器、船用機械儀表、海洋工程、船臺起重機等提供機械裝備機床行業,需要裝備的體積“個”越來越大,精密、復合、智能化性能越來越高。
由此看來,國內重型機床產品技術已趨成熟,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也將突破我國高檔重型數控機床產品生產瓶頸,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和制約,滿足國防安全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國內制造能力已進入世界前列,而國外重型機床廠家的制造能力正在削弱。我們要以承擔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為契機,努力開發高檔重型數控機床,為國產數控重型機床滿足市場需求做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