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金融危機以后,中國制造業開始慢慢從寒冬中走出,盡管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調整并非一片坦途,但中國增長的發動機并沒有減速熄火,中國制造業正在踏上復興之路。在中國制造業恢復發展的過程中,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等成為熱門關鍵詞,先進的管理理念、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數字化與信息化應用成為企業實現轉型發展的保障。行業專家羅百輝指出,2010年是中國制造業踏上復興之路的關鍵一年,信息化必將成為創新型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更多的制造企業必將通過數字化與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鞏固并提高企業快速發展的動力。展望2010年,中國制造業信息化將有十大新看點。
1、加強基礎管理工作
裝備制造企業信息化首先要做好基礎管理工作,數據不準確、管理混亂,信息系統也就無法判斷數據的準確性,只會給出錯誤的結論,導致計算機輔助管理的失效。行業專家羅百輝表示,推進信息化的過程是加強基礎管理的過程,必須把加強基礎管理作為頭等重要的事抓好。為此,要在企業內部梳理業務流程;加強各項業務數據的管理,提高其科學性、準確性;做好各類人員的培訓工作。
2、強化企業信息集成
在企業的ERP與有關系統的有效集成中,要著重解決技術系統與管理系統的集成,用好PDM。有條件的企業,可著手解決頂層與底層的集成,用好MES。需要指出的是,MES并非各個裝備制造企業都需要,也并非各個企業都具備上MES的條件。有些企業數控機床還沒有用好、數控機床的數量很少,那也就沒有必要使用MES;有些企業規模很小,恐怕也無上MES的必要。國內外主流ERP廠商相繼推出的PLM解決方案,并逐漸被企業接納及應用,ERP和PLM加速融合。由于面世的時間早晚不同,針對的市場策略各不相同。對于層出不窮的的PLM解決方案,企業在選型時,應該量體裁衣,有的放矢。
3、發展智能化、數字化產品
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的特點和重點是產品中融入信息技術,這一點雖已逐漸得到重視,但很多人仍然認為信息化就是CAD、ERP、電子商務。因此有必要加大數字化設計和開發數字化產品的力度,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實現產品升級。隨著企業自主創新的不斷深入,產品研發設計過程中的工程分析越來越多,相應的產品試驗也越來越多,要加強CAE的應用,并開發企業自身產品所需要的應用軟件。三維CAD、仿真、計算機輔助試驗(CAT)等的應用和開發,也應加強。裝備制造所需的工程分析軟件,大部分是購買國外公司的,如結構分析軟件、疲勞分析軟件、流體分析軟件、電磁分析軟件、電路模擬軟件等等,基本為國外公司的產品。這些軟件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并且企業還需在應用的基礎上形成企業特有的研發產品的軟件,否則,自主創新無從談起。裝備制造業的產品多為一個系統,而系統設計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軟肋”。提高系統設計和系統集成能力,已成為提升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信息化的一個重點。
4、提升效率與效益
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規模已居世界前列,但效率和效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甚大,信息化是提高效率和效益最有效的手段。通過信息化的深入開展,節能減排是最直接可以獲得的效果。羅百輝認為,供應鏈管理優化,對于裝備制造企業而言,是減少庫存、加快資金周轉、實現精益生產,從低效走向高效、從粗放轉為集約必不可少的過程。信息化對于實現供應鏈管理優化既是支撐又是促進。
5、自動識別技術在制造業應用中全面開花
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在GRPS或3G網絡等的技術支撐下,自動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制造企業的各個領域中,如采購、銷售與生產等,并且大有走出“四面墻”的趨勢,即從倉庫或者廠區內的應用轉向了整個供應鏈的應用。
6、企業精細化管理車間信息化成為關注焦點
企業在生存環境壓力、各種相關標準/規范要求、產品同質化加劇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使制造技術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有效的生產現場管理手段來襯里掌握生產進度,在線監視質量,實時監控設備運作。2010年,車間級信息化更將受到企業與廠商的共同關注。
7、技術狀態管理幫助企業追根溯源
客戶訂單的個性化和產品研發的復雜性、要求企業管理產品最終技術信息和生命周期過程數據,這些信息有助于企業追根溯源,還源實際產品真相,有的放矢解決問題。產品技術狀態管理作為PDM技術的理論基礎,在企業PDM深化應用過程中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關注。
8、由“實”到“虛”嬗變中的IT架構
2009年,CPU、服務器、存儲、網絡等硬件廠商及相關的軟件廠商在09年發布的新品,是否支持虛擬化以及虛擬化性能已經成為評價產品的一個要點。2010年眾廠商在產品性能和供完整的虛擬化平臺方面將各顯身手,IT基礎架構從由“實”到“虛”的嬗變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
9、企業績效管理異軍突起贏在執行
IT業新生兒企業績效管理(BPM/CPM)迅速得到來自全球各地企業的青睞和追捧,主要來源于企業需求、日益增長的企業成功案例及軟件廠商的推動三大方面。公司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和IT部門的決策人希望通過更有效的管理運營和業務流程,來達到創造價值的目的。
10、環保法規帶動綠色設計潮流
全球環境的惡化、環保法規的出臺要求企業從設計源并沒有開發綠色、環保、節能的產品。持續設計、綠色設計等設計理念日益受到重視,制造企業對于支持綠色設計的解決方案的需求與日俱增。
裝備制造業在2010年推進兩化融合過程中,除了上述幾個重點外,還應培育、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些是裝備制造業的內容,有些雖不屬裝備制造業,但需要裝備制造業為其提供裝備。裝備制造業信息化應當關注低碳經濟、物聯網、新材料、生物技術的發展,更應不失時機地發展射頻標識(RFID)技術與設備、新能源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盡快形成產業化規模,成為裝備制造業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0年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四大重點工作:
第一,從企業、行業、區域三個層面推進“兩化”融合。在企業層面,要圍繞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新型業態培育、企業技術改造等七個環節全面推進;在行業層面,繼續組織開展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典型經驗的發掘、總結、提升、推廣工作,以及工業信息化運行監測工作;在區域層面,繼續推進“兩化”融合試驗區工作。
第二,圍繞調結構、促發展,推進重點領域的“兩化”融合。圍繞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安全生產,推動“兩化”融合;以信息化手段保障產品質量;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兩化”融合,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發展生產型服務業,重點發展軟件服務、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
第三,圍繞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占領經濟科技制高點。落實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群,促進關鍵國產軟硬件應用,為“兩化”融合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加快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三網融合。謀劃傳感網、物聯網的發展,突破關鍵技術,開展應用示范。加強TD-SCDMA與傳感網的密切結合,推進傳感網與通信網融合發展。
第四,發揮信息技術在促進裝備工業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作用。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加快新產品開發和產業化。加大技術改造中的信息技術應用,推廣先進制造技術和節約清潔生產方式。用信息技術支撐產業轉型升級,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開展增值服務。
本文由中走絲、快走絲、線切割機床、穿孔機、去毛刺設備-蘇州中航長風數控科技有限公司整理發布。
公司網站: www.skwedm.com www.szcfedm.com www.zhwed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