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技術工人隊伍建設是當今時代的需要。
水利事業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國的治水思路有了戰略性的調整和轉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水利水電工程行業針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依賴狀況等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即:要實現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以水資源持續利用來支持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水利的發展以維護自然和人類的生存環境為首要前提,繼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說的實現治水思路的不斷更新轉變,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離不開各級領導以及水利專家們決策理念的轉變,離不開廣大水利水電工程行業技術工人的思想觀念的轉化和整體技能水平的提高,實現治水思路的轉變和達到理想的目標,最終還是要通過我們廣大的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用雙手才能變為現實。因此,我們要注重加強水利水電工程公司技術工人的培養和開發工作,不斷加強他們的文化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強化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增強他們的政治責任感和工作責任心,從而使其能夠具備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高的理論水平和過硬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好的把新的觀念、新的治水理念、新的發展目標貫徹落實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去。
二、積極開拓高端市場。隨著國際水利水電工程承包業的利潤重心向產業鏈前端和后端轉移,BOT等集工程建設和項目運營類于一身的項目大幅增長。我國工程承包大型企業要認清形勢,集中力量進入高端市場。在繼續關注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市場的同時,我國大型承包企業應該加快進入歐美市場的步伐。
三、加強技術工人隊伍建設是提高水利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我們的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除需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各類設備器材外,還要依靠一大批具備、掌握一定科技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技術工人。在從事各項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中,先進的設備和儀器可以從國外進口或國內自我研制為我所用,但使用操作這些先進設備儀器的技術工人做不到全部從國外招來引進,擔當主力軍的技術工人隊伍仍是要靠我們自己來培訓。顯而易見,僅單靠先進的機械設備,完全依賴國外的專家顧問,沒有我們自己的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本領就不能夠充分的發揮先進設備儀器應有的效能作用,也就難以高質量、高效率的提高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水平。平時我們也時有看到,有些水利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工程質量、功能效率不高,這里除了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外,與建設工程的技術工人的能力和水平高低也無不有很大的關系。
四、加快水利水電工程管理體制改革。
以理順體制、創新機制、提高效益為目標,積極穩妥推進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分類指導,明確界定水利管理單位性質。公益性水利水電工程的投資和管理維護經費逐步納入公共財政,經營性工程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市場運作。水管單位要探索“以水養水、以水興水、以資源換水利”等有效途徑,通過依法出讓資源等方式籌集水利工程建設管護資金。健全放活市場、政府監管、多渠道融資的水利工程投資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