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国产欧美日韩,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初尝黑人巨砲波多野结衣

PLC企業資訊
    江蘇省混凝土行業“十二五”發展分析報告
    發布者:haiyunjixie  發布時間:2011-06-03 16:46:26
    (1)產能嚴重過剩。

      經濟體制改革后,行業管理職能被嚴重削弱,宏觀調控乏力。部分地區重復建設現象較為普遍,表現在發展方向不清,發展目標不明,發展主次不分。加上混凝土行業入市門檻低,無序投資、盲目建站,造成資源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其中,全省攪拌機的年設計產能,在2010年已超過4.36億立方米,而實際產出率只有44.29%。

    (2)企業市場風險加大。

      混凝土企業屬于建筑業最下游的弱勢群體,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混凝土產品一直處于買方市場,賒欠賬款普遍存在,至2010年底,全省企業歷年應收混凝土材料款累計達263億元,企業累計負債197億元,企業收不抵支現象嚴重;隨著資金回籠周期延長,加上企業籌集資金渠道不暢,造成資金周轉困難,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經不起一二輪的激烈競爭即遭淘汰,要不關門歇業,要不被大企業兼并。

      (3)企業運營成本提高,負擔加重,效益低下成趨勢。

      由于技術含量不高,大部分企業采取粗放型、分散型發展方式,與集約型、布局型發展方式相悖,經濟效益本身就不高,利潤空間狹小,而資源、能源、材料、設備、人員工資、各種規費等成本卻不斷增加,企業的盈利空間越來越窄。如果再加上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必然導致企業陷入困境。。

     。4)環保與發展之間的沖突加劇。

      目前,大部分混凝土攪拌站環保等級低、精細化水平低,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粉塵和噪音對周邊環境所造成的污染,越來越多地受到各界關注,由此引發的糾紛逐年增加。隨著混凝土方量的持續增長,環保壓力和由此引發的沖突進一步加劇。

      2009年江蘇的水泥產量為1.457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8.85%,為全國第一,同時也是水泥資源消耗最大、減排壓力最大的省份。2010年四季度有關部門對水泥廠強制拉電限產和上游的粉煤灰、礦粉供應量不足,造成水泥空前緊張,價格創歷史紀錄;有些企業因買不到水泥而停產,造成全省范圍的市場混亂。有的水泥廠對周邊環境嚴重污染,使附近的整個村子的村民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全省砂、石原材料資源匱乏。省內鎮江句容、無錫宜興、南京江浦等有限的石礦,絕大多數已禁采。目前主要從安徽、江西等周邊省購進。而鄰省的石礦禁采范圍也在逐年擴大。今后,砂石料將更趨緊張,價格持續走高不可避免。

     。5)企業技術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對行業發展的制約日益凸現。有的混凝土企業有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僅試驗室主任一人,這僅有的一人有的還不是工程師,僅是助工甚至是技術員。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創新。

      大部分企業沒有科技研發投入,低水平、低層次、無特色、同質化。部分企業以低價、墊資搶占市場份額,不僅企業發展后勁不足,而且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

      對新技術、新材料缺乏敏銳的洞察力或消化能力較弱,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再生資源利用率偏低,混凝土生產成本控制差異懸殊。

      3 江蘇省混凝土行業面臨的形勢

      3.1 經濟建設對混凝土行業的影響

      (1)混凝土產量與經濟增長同步。

      近三年,我省混凝土供應量與國民生產總值(GDP)之間的關系(見表3)。除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民生產總值和混凝土增幅均有所減緩外,其它年份都同步保持二位數增長。進入“十二五”,我省又將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上升期。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轉型,基本建設領域投資勢頭不會減弱,還會釋放出巨大的對混凝土的需求空間,由此帶動混凝土行業的持續發展?梢灶A見,“十二五”乃至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省混凝土行業將保持增長勢頭。

      (2)城市化建設進程持續推進。

      江蘇的城市化水平2000年為41.5%,2005年為50.5%, 2010年達到57%,其中,蘇南地區城市化水平已超過70%。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城市建設和改造規模不斷擴大,建筑業及房地產業的發展,對混凝土將產生巨大的市場需求。

     。3)江蘇省仍處在大規模建設階段。

      僅2010年,全省完成全社會固定資本投資23187億元。省重點建設項目共200個,其中100億以上特大項目28個,50億及以上的大型項目81個。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本投資將比上年增長18%。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期從2009年至2020年,涵蓋南通、鹽城、連云港(601008,股吧)三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共3.5萬平方公里,954公里長海岸線。到2020年三市要建成“經濟實力較強的特大城市,沿海地區縣(市)城鎮建成中等以上城市。為此,江蘇省政府在上海召開江蘇沿海合作懇談會簽約50個項目,吸引投資1340億元;在北京召開的懇談會簽訂18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達2145億元。鹽城市在2010年實施八大類重點工程項目308項,總投資2146億元,其中,當年投資941億元,增長44%。連云港2010年投資190億元,重點實施1000個項目,其中,中心城區投資100億元,實施項目530個,要完成舊城改造60萬平方米。

      再如:蘇州2010年完成固定資本投資3618億元,比上年增長21.9%;2011年,計劃增加投資18%,啟動重點建設項目220項,總投資6600億元,其中2011年要完成1300億元。

      南京市2010年完成城建投資557億元,2011年計劃投資689億元,“十二五”期間要完成經濟適用房1000萬平米。

      無錫市2010年完成固定資本投資2985.7億元,比上年增長25.1%;2011年,計劃增加投資15%,推進和落實160個市級重點項目。

      徐州市2010年有八大類149項重點工程,總投資664.94億元,其中當年投資262億元。

      揚州市2010年完成固定資本投資1332億元,比上年增長25.2%,其中,市級重點項目303個,房地產投資165億元;2011年,計劃增加固定資產投資25%。

      鎮江市2010年計劃投資1254億元,實施城建項目157個,其中當年完成481億元。等等。如此多項目的建設,必然為混凝土行業提供大好機遇和舞臺。

      3.2 住房建設對混凝土行業的影響

      房地產市場仍然是混凝土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最主要市場。從2010年開始,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調控樓市,主要是對少數地區房價瘋漲進行遏制,同時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并不是壓制整個房地產市場。從江蘇情況來看,由于各地舊城改造、拆遷安置的任務十分繁重,經濟適用房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房地產市場的總量仍在持續增長,大部分市、縣的房地產發展空間仍然很大。受房地產市場的拉動,混凝土的產出也水漲船高,2010年出現了爆發性增長,全年較上年同比增長50%以上。

      3.3 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大環境,對混凝土行業的影響

      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方向對傳統的混凝土生產經營方式提出了新挑戰。從嚴格意義上講,目前,我省還有相當多的企業達不到綠色環保要求,主要表現在:(1)混凝土攪拌站精細化設計不到位,粉塵、噪音污染嚴重;(2)廢水、廢漿綜合利用率不高,任意排放廢水、廢漿的現象在部分地區仍十分嚴重;(3)有些企業由于技術人員的水平較低或為滿足業主(或施工方)的要求,單純追求混凝土早期強度,過量使用水泥;(4)由于設備、人員、管理等因素,在運輸、泵送等環節在能源消耗上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對節能減排,同時增加企業效益有直接影響。鑒于此,從2010年開始,以南京、蘇州為代表的各地行業主管部門已陸續對混凝土的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實施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提高清潔生產水平等提出了具體的規劃和措施。對我省混凝土行業轉型升級,改變行業發展方式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4 對混凝土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

      在當前經濟建設轉型期,我們要充分認識混凝土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機遇和挑戰并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江蘇“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十二五”江蘇省經濟總量將達到6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達到目前中高收入國家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的進一步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未來五年,我省城市化建設進程必將提速,大規;A設施建設將持續更長時間。受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混凝土行業發展在這五年中仍處在上升階段。

      (2)混凝土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于應用現代混凝土科學技術,提高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壽命?偭扛哂75%的中、低強混凝土實現高性能化將成為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混凝土行業的發展主題。新型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發及新成果的普及推廣和對再生資源的大量使用,對混凝土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混凝土行業可持續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由于混凝土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混凝土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將加快推進,企業間并購、重組、聯合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混凝土行業發展的鮮明特點。

     。4)水泥企業向下游混凝土產業鏈延伸,行業發展格局出現新變化。為了優化內部產業結構,消化水泥產能,實現水泥產業效益最大化,并打通水泥的終端市場,強化對下游市場的控制,水泥生產企業的巨頭,已在我省投資運作混凝土項目。由于技術、人才、資金等優勢明顯,加上規;洜I是它們的特點,將改變我省現有混凝土產業結構格局。尤其是水泥企業具有發展下游產業的優勢,當這些水泥企業將水泥、混凝土和骨料等實現一體化經營后,現有的市場競爭格局不可避免的要發生變化,一大批純混凝土企業的盈利能力將下降,有的可能難以生存。

     。5)以市場為導向的混凝土價格體系將更加規范和完善。在行業協會為主導、政府干預、社會監督的大背景下,科學、公平、公正、公開的定價機制將逐步形成,從而優化混凝土市場的競爭環境。

      (6)現行的混凝土企業資質準入條件與綠色經濟、綠色發展的大環境不相適應,資質門檻低的狀況將有所改變。省、市、縣各級政府對新站建設在環保、節能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資源整合、優化配置、合理布局的力度逐步加大。建站前期投資將明顯加大,攪拌站的硬件水平將大幅度提升。

     。7)預制混凝土技術將在“十二五”期間得到長足的發展。走建筑工業化道路,房屋建設向工廠化制造轉變,建筑施工以現場濕作業為主轉向現場安裝為主。鋼結構與混凝土及預制混凝土構件混合的組合結構已在“十一五”期間充分顯現。預制混凝土梁、板、柱建筑體系,大形雙T板、疊合板、橋梁板和全鋼結構建筑、鋼結構住宅等裝配式工程正在逐步普及。應該看到,當預制混凝土梁、板、柱建筑體系和鋼結構住宅基本實現產業化、標準化時,預拌混凝土將被大大壓縮。這個過程,也許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但這是必然趨勢。按發達國家的情況,最終,預制混凝土與預拌混凝土的比例可能達到4:6甚至5:5。

     。8)廢混凝土的利用將會發展成為一個新產業。當前我國舊城改造中,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其中主要是廢混凝土,按節能環保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廢混凝土的利用必然會愈來愈受到重視,經幾年來各地的試驗研究,利用經過處理后的廢混凝土生產混凝土的技術已基本成熟,廢混凝土經處理成為再生骨料將會逐步產業化。

      (9)預拌砂漿取代現場攪拌是大勢所趨,“十二五”期間預拌砂漿在建設工程中的應用推廣力度肯定持續加大。目前,相關政策和技術條件已基本滿足預拌砂漿在建設工程中的使用要求。江蘇各地級市都已布局生產干粉砂漿,并在越來越多的工程中使用。今后,充分利用建筑垃圾、礦山尾礦以及電力、化工、冶金、煤碳、鋼鐵等其它行業的固體廢棄物替代燃料和原料,從而降低預拌砂漿的生產成本,將加快預拌砂漿的全面普及推廣速度。

      5 “十二五”江蘇省混凝土行業發展重點

      5.1 走綠色發展之路

      “十二五”期間,我省混凝土行業生產總量的增長已不是發展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總量增長的空間以滿足需求為主已經不大。以提高技術水平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以節能減排,節約資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化環境保護和治理為重點的綠色發展模式,將是我省混凝土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主要表現在:

     。1)混凝土行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將結構調整作為發展主線。結構調整,包括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的調整。技術結構的調整是以節能減排為中心,產品結構調整,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組織結構調整是以存量重組為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的全面接軌。

     。2)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式發展轉變,是全省混凝土行業“十二五”發展的戰略目標。所謂“粗放式”發展,是指多年來主要依靠資源和資本投入的發展;而“集約式”發展,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管理創新,達到快速提高運營效率的目的。

      (3)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突出綠色生產,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利用,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由于不斷增長的能源成本,也注定了企業必須有效利用能源,實現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目標,以增加企業的競爭優勢;炷疗髽I的轉型升級,必須以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為基礎,尤其要重視節能技術對今后幾年對混凝土企業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苦練內功的企業,才能在企業的轉型升級中勝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4)低碳混凝土技術的研發是發展綠色混凝土的唯一途徑。中國經濟已進入綠色、低碳時代,混凝土行業也不例外。綠色與低碳的共同之處就是積極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節約使用有限資源,實現人類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混凝土行業而言,綠色與低碳不僅僅是一種全新理念的轉變,而且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依據和契機。為此,混凝土企業必須積極儲備綠色和低碳經濟在混凝土領域的人才和知識,密切關注綠色和低碳經濟對混凝土行業的影響。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建立市場、產品和技術以及經營模式持續創新的企業運行機制,使企業能夠對綠色和低碳經濟給混凝土行業帶來的影響做出迅速的反應。

     。5)實現綠色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混凝土生產全過程中,能耗最密集的階段是水泥生產和材料轉換。全世界每年共生產水泥20多億噸,混凝土40多億立方米,其中將近一半在中國。而水泥生產消耗大量的石灰石、黏土以及煤碳等資源,而且每年共排放20多億噸的CO2和2億多噸的粉塵。所以在保證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循環利用廢棄的混凝土材料,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優化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對節能減排最大的貢獻。

      江蘇省混凝土行業發展面臨原材料獲取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的雙重壓力。就原材料而言,為減緩砂石料的供應緊張狀況,對廢棄混凝土和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失為緩解砂石資源緊張狀況的一種有效辦法,也是混凝土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之一,“十二五”期間,必須加大這方面的研究,使混凝土再生骨料,甚至來自其它行業多種多樣的再生廢料和副產品,成為生產混凝土的組分材料。如何實現低成本、高質量,注定將成為“十二五”混凝土行業最關健的技術問題之一。

     。6)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已是我省各地都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所以各級政府以及行業協會要引導企業合理新增產能規模,以優化市場布局為導向,努力實現結構調整、企業升級的目標。同時,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改造或淘汰一批能耗高、對環境污染較嚴重的落后小企業。在企業遷建或新建混凝土攪拌站的項目報批時,明確要求必須建設綠色、環保、節能型的全封閉(或半封閉)攪拌站。

      (7)混凝土機械“節能、環保、輕質、耐用”是混凝土企業實現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前提條件之一。僅水泥和混凝土在運輸方面的成本就占預拌混凝土最終成本的20%以上。如何降低混凝土物流和施工環節的能源消耗,是“十二五”期間我們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所以,混凝土行業應與混凝土機械研發、制造單位密切配合,努力使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和泵送單方油耗在現在的水平基礎上,各平均下降10%以上。

      5.2 走技術創新之路

      創新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要改變低水平、同質化的行業發展模式,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發展水平,必須從技術創新入手。

     。1)以人才為關鍵,通過建立激勵創新的機制和制度,做好創新團隊建設。以院校、科研、設計、本行業和省內相關領域在應用技術和生產實踐方面經驗豐富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為主體,開展綠色混凝土的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推廣工作。

     。2)要科學大膽的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優化新配方,尤其要加強對再生材料的試驗研究,只有當大宗廢棄材料的綜合利用和混凝土配制技術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使低成本、高質量,并完全滿足標準規范要求的生態混凝土得到廣泛應用,從而真正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生多贏。在當今開放的競爭市場,誰搶先占領綠色混凝土的制高點,誰就能在綠色發展的大潮中抓住先機,把握主動。

     。3)構建創新平臺,創建技術中心。目前,我省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學研結合并正式掛牌的的混凝土企業有4-5家。它們在企業內成立了混凝土技術研發中心,專門就特種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和再生材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等進行聯合攻關。通過這一創新平臺的建立,企業和院校優勢互補,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達到了資源共享,發展共贏的目的。鑒于這一成功的發展模式,“十二五”期間,有條件的大型企業應提高技術開發的能力和層次,營造技術開發成果有效利用機制,有效利用社會各方資源為企業創新服務,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而對于中、小企業,應積極引進技術人才,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建立承接技術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機制。有條件的蘇南地區各市、縣和蘇中、蘇北的地級市應率先在龍頭骨干企業中設立混凝土技術研發中心。

     。4)江蘇省大規;A設施建設還將持續多年,混凝土作為基礎材料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強混凝土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和成熟科技成果的推廣,提高高效外加劑和各種摻合料的應用技術和水平,使更多的混凝土企業能夠向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領域提供高端的高性能混凝土和特種混凝土產品。

      5.3 走管理創新之路

      混凝土行業發展已進入成熟期,混凝土企業的發展重點已轉向內部資源再整合和科學化管理的層面。所以要創新發展思路,更新管理理念,從主要依靠數量增長和規模擴張轉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管理制勝的軌道上來。

      (1)以成本管理為出發點,以經營和社會效益為最終目的,制定符合本地區、本單位特點量身定制的混凝土企業管理新模式。加快現代化企業制度的構建,通過加強和改善內部管理,提升管理的層次和水平,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制度化。

     。2)以混凝土質量管理為核心,努力實現監、管、控一體化。其落腳點是,科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建立企業的管理網絡平臺。以互聯網為主導,將采購、試配、生產、銷售、物流、施工、質量、服務,以及財務、決算、人力資源等各個生產、管理要素,形成一整套集成的軟件系統。對生產、銷售、質管、成本核算、資金、盈虧等實行動態的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的把各職能部門的有關人員從繁瑣的手工勞動中解脫出來,真正實現“管理工作簡單化、管理文件標準化、質量管理規范化和企業運行系統化”。“十二五”期間,混凝土企業網絡平臺(ERP)的建設,已進入普及推廣階段,尚沒有條件的企業,要抓緊引進人才或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完善人力資源配置,努力創造條件,爭取早日步入信息化管理的軌道。

      (3)以流程管理為基礎,量化考核為手段,有效控制營運成本,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通過引入混凝土企業先進的管理思想、科學的管理模式、系統的管理方法,夯實企業的管理基礎。主要依托科技手段,規范流程管理,建立符合企業自身發展模式、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流程管理體系和量化考核體系,有效控制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管理手段的效能,指導、服務和保障企業的各項經營決策既科學又合理。

      5.4 以市場需求謀發展

     。1)要抓住機遇求發展,尋找機遇求發展,創造機遇求發展。主要從混凝土產業鏈上下游挖掘未滿足的市場和商機,尤其是上游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下游高端建設工程市場對特種混凝土以及特種異型混凝土構件的需求。

     。2)妥善應對混凝土發展環境所發生的重大變化,積極轉變經營思路,在混凝土質量和品種上下功夫,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優化產品結構,依托自身優勢,不斷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領域,向市場提供生產差異化、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混凝土產品。

     。3)逐步改變目前混凝土企業多、小、散的混亂局面;炷羺^域市場需要有強大的、能集中統管生產和銷售的大型集團式公司和戰略伙伴?赏ㄟ^完善行業規劃和政策措施,在行業內部進行資源整合,采取兼并、收購、合股、換股、托管等多種方式進行行業重組,鼓勵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搞資源優化型產能擴張,使其更大更強,從而進一步提高我省的混凝土產業集中度。

      伴隨著“十二五”的來臨,我省經濟建設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上升發展階段,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緊緊抓住難得的行業發展機遇,增強憂患意識,自覺地推動行業結構調整,轉變經營發展方式,努力為建設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混凝土行業而繼續努力。(本文摘自《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第五期)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最新資訊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