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在近幾年發展勢頭良好,但儀器儀表行業也同時面臨著多重困局,2013年我國光學儀器進口額大概為67億美元,實驗分析儀器進口額大概為63億美元,就這兩類儀器的貿易逆差就高達近60億美元。專業人士分析稱創新是關鍵,行業發展穩中有進的步伐預示著新的機遇。
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企業持續發展的源泉。儀器儀表對新技術的敏感度高,產品更新換代快,因此對新技術的依存度更為迫切。縱觀國內許多儀器儀表企業的興衰變遷,一些企業崛起,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又有一些企業由輝煌陷入困境,甚至被淘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因無不與技術創新成敗有關。
浙江省自1958年以后,才開始有了幾家儀表廠,但基礎差,生產規模都比較小。1980年前,經濟總量在全國各省市排名居第18位,產品中電能表和水表是全省儀表工業的兩大支柱,工業總產值和利潤分別占70%和67%。改革開放后有了較快發展,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有了較快的發展和進步。
最近幾年,我國的儀器儀表行業發展迅速,憑借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逐漸成長為儀器儀表的產業大國。目前階段儀器儀表產品正處于過渡時期,從中低端向高端過渡。行業所面臨的目標市場亦逐步向多元化、高端化演進。
2013年我國專用儀器儀表制造業產成品63.6億元,同比增長14.22%.就近五年的產成品增長趨勢進行分析,2009年專用儀器儀表制造業產成品53.7億元,同比增幅11.85個百分點;2010年行業產成品44.8億元,同比下滑16.6%.步入“十二五”以來,行業產產品一直保持較穩定增勢,其中以2012年23.95%的增長幅度尤為顯著。
浙江儀器儀表企業已經明顯意識到形勢的變化,紛紛進行自主創新,力求以契合目標市場需求的技術與產品創新來實現效益的穩步增長,也正是受益于此,國內儀器儀表行業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縱觀浙江省內儀器儀表企業,連年發展得很快,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在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于國外著名跨國公司競標中連續得勝,打破了過去一直由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連年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里的嘉獎,靠的主要是技術與創新能力強,能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推進產品升級,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得到提升。而又有不少企業,技術能力十分薄弱,產品老化,同質化嚴重,企業沒有發展后勁,尤其在行業產品轉型的關鍵時期,凡技術創新跟不上的企業,在洗牌中漸漸被擠出市場。因此,可以說,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強現有產品與高新技術的結合,應是浙江儀器儀表行業持續發展,保持優勢的關鍵。
無論是內部發展環境還是外部市場需求,國產科學儀器的發展都處在一個非常好的階段。如何在產品創新的同時,進行管理和運行模式的創新,通過摸索、調整,找到屬于自己的路,讓企業和整個產業都能發展起來,是現在國產科學儀器企業急需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