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一提起全國勞動模范、高級工程師肖永立,人們就情不自禁地把他和首都電網繼電保護自動化的發展聯系起來。肖永立是國家電網公司自動化技術專家、國網北京電力自動化技術一級工程師。1996年,肖永立開始了繼電保護自動化專業的工作,那時的電網自動化技術還處在起步階段,既沒有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也缺乏行之有效的企業規范,自動化設備與電網運行的實際情況嚴重脫節,讓很多人開始質疑自動化設備的實用性和推廣前景。同年,北京220千伏變電站自動化控制改造拉開序幕,年僅24歲的肖永立以技術負責人的身份邁入了這一全新技術領域。
工作中的難題不斷激發他對技術的鉆研,為了更好地與大家探討技術問題,肖永立在他所在的繼電保護自動化處建立了一個技術交流論壇,這也就是肖永立職工創新工作室的雛形。在這里,他們相互學習交流,共同圍繞重點工程和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推廣普及先進的創新理念、技術和方法。
2009年年初,肖永立職工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定位于對專業核心技術難點進行攻關,加強員工技能培訓,提升業務素質,加速電網新設備、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經過四年多的改進、完善和發展,有眾多本科生、研究生和一線生產骨干參與到肖永立職工創新工作室中,繼電保護自動化各專業的專家及業務骨干近30人成為工作室的核心成員,100多名員工參與到創新工作室的各項工作中。
搭建平臺 積極培養創新人才
在電網新設備投產運行、傳動試驗、交接驗收過程中,一個小小螺絲的松動、一個小小定值的差錯,都會給成千上萬的用電客戶帶來損失甚至災難。
肖永立職工創新工作室就是緊緊抓住電網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性,結合電網生產實際,把解決現實問題與人才培養、技術支撐、科技創新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平凡的工作,使首都電網穩定運行。
工作室通過制定詳細的培訓目標和實施計劃,采取了小組討論、集中授課、技術問答、問題研討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采取了以考促練、以賽促培及普考、調考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進一步加強培訓工作,加速人才培養。工作室還進一步拓展培訓方式,采用“師帶徒”模式培養技能人才,采用“導師制”培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其中“導師制”培訓模式由于效果顯著,在國網北京電力范圍內推廣應用。
2010年,創新工作室的3名成員代表國網北京電力參加第七屆全國電力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分別獲得個人第9名、第10名、第26名和團體第5名的好成績,3名選手同時榮獲“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多年來,肖永立和他的團隊注重實效、結合實際、刻苦攻關。2009年,該工作室完成的“電磁式電流互感器培訓多媒體教程”榮獲國網北京電力科技成果三等獎;2010年,“電磁式電流互感器培訓多媒體教程”“在測控裝置上開發電壓檢測儀功能”獲得國網北京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2011年,“變電站智能運營系統建設”“智能變電站新技術實用化研究與應用”分別獲國網北京電力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一等獎,“轉接端子增強支架套件及其重載連接器”獲得了第六屆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金獎;2012年,“移動無線視頻監視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科技項目,獲得國網北京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
其中,“轉接端子增強支架套件及其重載連接器”自發布以來,就得到大范圍推廣應用,國網北京電力制定了《10千伏開關柜繼電保護裝置標準化設計規范》,國網北京電力所轄變電站的基建改造工程中,10千伏保護裝置均采用此種接線轉接端子,數量已達2000多套。這項成果在實際應用中效果良好,縮短了施工工期和客戶停電時間,并且沒有發生因為端子接觸問題導致的設備誤動。目前,此端子在其他省市電力公司也在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