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鋼鐵企業標準化管理
李娜 呂普明 劉大為
企業標準化管理指符合外部標準(法律、法規或其它相關規則)和內部標準(企業所倡導的文化理念)為基礎的管理體系。法律風險管理是企業標準化管理體制的核心內容,與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體系、企業道德規范和相關合規體制共同組成一套完整細密的管理體系。目前一些知名企業的內部管理體制不僅保證企業遵守法律法規,而且還保證企業遵守內部所倡導的文化理念。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把內部規定作為外部規定的延伸,這反映了他們追求標準的決心。而作為各類規則的制定者,標準化管理部門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判斷是非的職能。
標準化管理概述
(一) 標準化管理等于加強內部管理控制
判斷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是否真正擁有管理控制力,可以概括如下:如果高層管理人員制訂的標準在個企業內普遍得到遵守,他們就實現了管理控制;反之,如果通常遭遇的是規避,他們實際享有的管理控制力肯定很有限。鑒于長期以來企業內部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的積習,實現整過統一管理是許多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往往僅有一張紙不足以解決問題。因為沒有的標準化管理基礎標準,對制度的規避不僅可能,而且輕而易舉。
的標準化管理體制能創造統一的標準,提高真正的管理控制力,這種體制還能在企業上下營造一種合規文化。而要在整個企業樹立真正的統一管理,必須讓所有管理人員和員工理解并接受、融入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共同價值觀和目標。定期培訓和考核、不間斷地監督以及切實落實責任。而實現的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要素就是標準化管理部門的核心作用。
(二) 標準化管理的內容
目前,許多企業的管理人員可能會問一個問題,就是“國際大企業是怎樣建立標準化管理體制的,我們能否把它搬到我們公司中來?”這個問題反映了我們企業管理人員一常見的心態——以為國際大企業管理體制可以原封不動地簡單照搬到自己企業來,也希望是一把鑰匙。然而,這種東西并不存在。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獨特地現狀、目標、管理結構和行為習慣。因此每個企業都必須結合自身特點,對一般原則和公認的最佳做法作出相應調整,建設符合自身特定需要的標準。一般原則和常用做法如以下說明。
1. 標準文件
每個企業標準化管理體制建設均從界定企業價值觀和目標的標準文件入手,建立這些標準一般遵守以下要素:
(1) 該項標準的目的和依據是否明確
(2) 該項標準對員工來說是否容易理解
(3) 該項標準是否能有效地實施
(4) 該項標準是否符合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2. 董事會和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
董事會和高層管理人員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他們對執行標準的決心應讓每個員工都看到。高層管理人員應制訂標準化管理體制的實施方案和目標,并應將有關績效目標列入考核范圍。
3.人力資源分配方法和資格要求
企業在建立標準化管理體制的過程中應準備充足的人力資源。標準不會自行產生和落實,需要具備適當專業知識、職業資格并獲得分授權的人來負責。如果指派具有豐富職業經歷的人員負責這項工作,就是向整過企業表明企業對標準化工作的重視。否則,就是同樣表明,標準化工作是紙上談兵。
4.部門間合作和相互支持要求
國內企業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內耗,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企業上下每一個人最關注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職位,本應用于工作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卻耗費在內部的明爭暗斗中。由于固有的人性因素,建立標準化管理體制并不能完全鏟除上述弊端。但是,標準化管理體制注重外部目標、明確職責分工特點,有助于大幅度減少內耗。而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同樣是高層管理人員的責任。
5.國際基準
任何標準化管理體制都應當以國際最佳做法作為基準。如果不遵循適當的基準,武斷設定標準,不論員工還是其它有關聯的人都會對管理體制喪失信心,從而不斷發生規避行為,直至使管理體制徹底瓦解。
6.培訓工作
標準制訂之后,須就如何遵守和執行進行對員工培訓。培訓須、正式。要向員工說明標準的目的,幫助員工了解為何必須按一定的方式開展工作、以及怎樣處理實際操作中特定的問題。而且培訓的內容必須具體,結合員工的崗位職責說明有關標準的適用辦法。很多企業要求員工接受在線考核,以確定他們了解標準及其適用辦法。
7.監督檢查制度
只有堅持的監督和檢查,標準化管理體制才能正常發揮作用。各級管理人員必須明確自己在規則遵守方面負有責任,而且專人負責對其進行檢查。
有些監督工作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進行,但在許多情況下,可以采用抽樣檢查法。不僅檢查實施了什么行為,還要檢查怎樣實施有關行為、是否獲得適當的批準、是否遵守特定的標準。
8.與績效和獎懲掛鉤
管理人員和員工通常都是按照一定的標準開展工作。在實踐中,績效標準表現為考核成績和獎勵等形式。如果高層管理人員希望保證員工遵守統一的標準,就必須經常性把上述責任逐級落實到個人。
總之,標準化管理體制一旦實施,即時范圍很窄,也能團結各級管理人員和員工統一協調合作,因為這能使管理工作目標清晰、分工明確、行動透明、責任感也會增強。而且也會為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和員工設定了共同的目標,反過來又提高了生產效率,改善了企業形象、提升實際管理能力。
質量標準化與職業健康體系并行是鋼鐵企業實現企業標準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質量標準化
1.質量標準化的概念
質量標準化就是將標準化工作引入和延伸到工作中來,它是企業全部標準化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內涵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和全部管理過程中,要自覺貫徹執行國家和地區、部門的生產法律、法規、規程、規章和標準,并將這些內容細化,依據這些法律、法規、規程、規章和標準制定本企業生產方面的規章、制度、規程、標準、辦法,并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中、全天候地切實得到貫徹實施,使企業的生產工作得到不斷加強并持續改進,使企業的本質水平不斷得到提升,使企業的人、機、環始終處于和諧和保持在最好的狀態下運行,進而保證和促進企業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的發展。離不開質量。因為質量是的前提,是的基礎,是的保障;質量是融匯于中最本質、最核心的部分。在某種意義上講,沒有質量,就沒有;沒有質量標準化,就沒有標準化。所以,我們講必須同時講質量,搞標準化必須搞質量標準化,把他們統一起來,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全新的質量標準體系,并認真抓好落實。
2.質量標準化的新特征
從發展的觀點看,新形勢下的質量標準化具有繼承性、規范性、科學性、系統性和性的特點。與以往傳統意義上的企業質量標準化、企業管理標準化、企業工作標準化相比,它的新特征就在于:一是突出了“預防為主,第一”的方針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二是強調企業生產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法制化;三是體現與質量、與健康、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統一性,把與質量、健康與環境作為一項完整的工作來抓;四是起點更高,標準更嚴;五是對企業基礎管理工作的拓展、規范和提升。因此,我們一定要、正確地理解質量標準化的內涵,既不能把它片面化、簡單化、分割化,也不能擴大化。
3.質量標準化五要素
管理標準化、技術標準化、裝備標準化、環境標準化和作業標準化
3. 實施要素
管理標準化、現場標準化、崗位操作標準化。
1)管理標準化:
(1)生產責任制: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
(2)生產規章制度;
(3)生產管理網絡;
(4)操作規程;
(5)建立培訓教育,活動,檢查,隱患整改指令臺賬及生產例會等各種會議記錄;
(6)應急救援與傷亡事故調查處理;
(7)檢查表。
2)現場標準化
(1)現場裝備系列化;
(2)生產場所化;
(3)管線吊裝藝術化;
(4)現場定置科學化;
(5)作業牌板,標志規范化;
(6)文明生產管理標準化;
(7)要害部位管理標準化;
(8)現場應急有效。
3)崗位操作標準化
(1)現場作業:人、崗、證三對口。
(2)現場作業反三違。
(3)正確使用設備、個人防護用具。
(4)特殊作業管理。
(5)崗位作業標準。
(6)檢查表。
5.鋼鐵企業應如何實現質量標準化
一是建章立制,打好企業生產基礎。大家普遍認識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章立制是企業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是開展質量標準化和搞好生產工作的前提。這些內容包括規章、制度、規程、標準等,涵蓋培訓、教育、操作、管理、生產、基建、營銷等各環節,缺一不可,相輔相承。只有抓好基礎工作,搞好基礎業務建設,才能為開展質量標準化工作搞好鋪墊,創造條件;只有開展好質量標準化工作作,才能保障企業實現生產的目標。為此,許多企業高度重視,并認真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二是明確職責,落實基層生產責任。質量標準化活動主體是企業、是基層和員工。標準和制度再好,沒有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和崗位員工去實施也不能取得實效。因此,落實責任至關重要。規范操作者的作業行為,明確了應該怎么做,怎么做會更好,克服了人的習慣性違章,減少了工傷事故的發生概率,實現了人、機、環的和諧統一,保證了生產。
三是強化培訓,增強質量標準意識。通過培訓教育,使員工掌握標準、執行標準、依標作業,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