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国产欧美日韩,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初尝黑人巨砲波多野结衣

PLC企業資訊
    光大下單8000萬變230億調查:一次參數改錯引致命危機
    發布者:zhuneng  發布時間:2013-08-21 08:42:29

    因180ETF套利烏龍而處風口浪尖的光大證券(601788.SH),歷經兩天夜以繼日的自查,終于發布了對外解釋說明的《重大事項公告》。

    光大證券此前公告稱,經初步核查,由于訂單生成系統存在的缺陷,導致在11時05分08秒之后的2秒內,瞬間生成26082筆預期外的市價委托訂單;由于訂單執行系統存在的缺陷,上述預期外的巨量市價委托訂單被直接發送至交易所。

    與此同時,證監會發布《關于光大證券自營交易異常情況的通報》,對上述結論予以了認可。并表示在核查中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但該項業務內部控制存在明顯缺陷,信息系統管理問題較多。在暫停相關業務、責令整改、追究內部責任的同時,證監會決定對光大證券正式立案調查。

    對此,光大證券董秘梅鍵形象地打了個比喻,“就像一個車好好的,突然拋錨了,但是以前一直就好好的,偏偏在最重要的一天碰到它拋錨了”,其言外之意就是,光大證券套利烏龍完全是不可抗力所致,即系統設計缺陷問題的突然爆發。

    事實果真如此?

    調查發現,在光大套利系統突發問題背后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是一次系統核心參數修改錯誤引發的致命危機。

    而業內人士則進一步指出,“光大證券套利系統引發市場激烈動蕩,不僅暴露出光大自身風險控制系統存在重大缺陷,同時應該拷問的還有上交所、中登公司對券商自營賬戶保證金粗放管理的制度漏洞!

    系統問題爆發真相

    “楊劍波可是當初公司引進來的天才式人物,沒想到會出現今天這么大的問題。”光大證券一家營業部總經理在談及光大套利烏龍風波時不無惋惜。

    據知情人士透露,畢業于上海財經大學、擁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金融博士頭銜的楊劍波在公司內部曾放出豪言,在中國,只有他和另外一名在國內某券商就職的專業人士可以做到完全無風險套利,唯一存在的是操作風險。

    一名曾在光大證券某部門擔任總經理職務多年的中層干部,對此傳言回應稱“你說的不對,他說的不是在整個中國沒有第三人可以做到無風險套利,而是在全世界”。

    光大證券2012年報披露,“公司策略投資業務快速發展,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累計實現收入1.24億元,為去年同期的33倍。策略投資業務方面不斷尋求新突破,在國內率先推出了掛鉤滬深300指數的結構化產品,備受市場關注。”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曾為光大證券帶來1個多億的收入,并已然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的策略投資業務,為何其獨立套利系統設計缺陷突然爆發?又是被什么樣的操作令其系統指令錯誤連鎖觸發?

    目前國內從事高頻交易套利的高手基本集中在深圳,這些人每天盤后都做盤后數據實時量化分析,并對系統的某些核心技術參數進行修正,以期更加準確、迅速的捕捉盤中隨時出現的獲利機會。這是所有高頻交易套利人士每天必做的功課。

    目前,光大證券已公開承認其套利系統為高頻交易軟件,既然如此,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每天盤后對交易數據實施量化處理、修訂訂單生成系統參數也就成為其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

    此前,記者曾從光大內部人士處獲悉,光大套利烏龍是由策略投資部臺灣團隊測試新的投資模型所致。由于該人士不在策略投資部供職,其所說的新的投資模型應該是內部團隊對訂單生成系統核心參數修改,恰恰是在參數修改時發生了原本不該出現的錯誤。

    來自臺灣的SOROS索羅量化(亞洲)執行董事兼基金產品總管理人卓陽對記者表示,“光大證券此次套利烏龍,其實系統問題不大,數據接口,人為失誤,參數問題應是核心。”他進一步表示,“光大證券即使沒有敲擊鍵盤錯誤,也不能說其操作沒有差錯!

    然而,證監會關于光大證券異常交易情況通報卻表示,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

    對此,卓陽強調,“對套利系統,證監會他們也未必真的懂。應該請兩岸三地的專家對光大策略投資套利系統進行技術鑒定,這樣得出的結論才可信!

    下單8000萬變230億推手

    事件雖已發酵多日,但仍有不少業內人士對光大證券8月16日8000萬下單如何變成230億、最終成交72億深感不解,“他們不做保證金驗證,不需履行內部審批手續嗎?”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的套利系統完全在公司風控系統外運作,為了保證高頻交易的效率,保證金驗證環節可能根本都沒設置,至于其他合規環節設置自然可想而知。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令人震驚,高頻交易是閃電交易,當年權證就是如此操作,10秒可下單5000筆, 如此一來,光大策略投資部團隊無異于將一輛拆除了剎車的跑車全速開上了高速公路。

    業內人士分析,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換將可被視為光大證券從此加強了對高風險創新業務的風險監控,同時也側面佐證了前述知情人士所言。

    事實上,光大證券風控在業內一向以保守嚴格著稱,為什么在套利交易上卻變得如此激進?

    一位光大證券離職的中層人士處稱,公司投行和經紀業務效益下滑,高層將業績增長全部壓在了自營上。但由于公司自營2011年、2012年連續巨虧,只是通過采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做賬的方式才使公司實現賬面盈利。在此重壓下,光大證券對自營業務越賭越大,期待著有朝一日翻盤。

    光大證券年報顯示,2011年,自營業務期初股票初投資成本66.91億元,期末市值45.81億元,賬面虧損21.10億元;2012年,自營業務股票投資成本62.32億元,期末市值49.17億元,賬面浮虧13.16億元。如不是精心選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政策,則光大證券2011年凈利潤將從15.4億元變為虧損5.7億,2012年凈利潤將從10億元變為虧損3.1億元。

    有投資者至今依然疑惑,光大證券自營賬戶上明明沒有那么多保證金,為什么能夠下出230億的180ETF成分股買單?

    對此,上海某知名券商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告訴記者,“券商自營賬戶有所不同,一般賬戶上只能是有多少保證金買入多少股票,但交易所對券商自營賬戶卻不驗證到底有多少保證金,只要在清算時券商把錢湊齊即可。”

    中登公司相關業務規則顯示,其為A股提供多邊凈額結算、擔保交收服務,即在T日過戶證券,在T+1日16點后交收資金。
        
       

    券商在中登公司開設自營A股結算備付金賬戶,在每日交易開始前,券商需按上個月日均買入額的20%存入最低結算備付金。在當日交易結束后T+1日繳足備付金,完成交易;如券商按上月平均水平進行買入,當日買單一般會超過其結算備付金賬戶中的最低余額,而需在次日16點前繳足。

    由此觀之,光大套利烏龍風波的始作俑者者無疑是光大證券,但其8000萬額度的下單最終變成230億,交易所對券商自營賬戶監管及股票交割結算的制度漏洞,也在客觀上成了光大烏龍風波放大百倍的推手。

    事實證明,光大證券在8月16日賣出18億元股票、建立7000手空單倉位對沖之舉,也足以說明其自營賬戶上根本沒有那么多保證金。

    本報記者獲悉,8月16日光大烏龍風波塵埃落定后,其當日買入的72億元股票的資金清算,在隨后的兩天內已全部順利完成。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最新資訊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