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在鋼材產能過剩格局、當前國內碳鋼管屢見不鮮的虧損現象、鋼鐵業資金日益趨緊,以及國家加大對鋼鐵業的環保整治力度的背景下,近兩年內新投產的部分大高爐并未投入正常使用,且今年出現了部分擬建高爐項目被迫擱置的現象。
產能過剩問題確實嚴峻。以鋼鐵行業為例,今年1-5月份整個行業合計處于微虧狀態,35%的鋼企處于虧損狀態,截至2013年3月底,中國86家重點鋼鐵企業的總負債為2.98萬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69%,F在各行業正處于“四萬億”投資增加產能的釋放期。當時的投資是預期經濟增長保持兩位數,而現在的實際是7.5%,幾乎相差四個點。當時的預期錯誤導致今天的產能過剩。但是,與西方國家在經濟萎縮時的產能過剩不同,當前我國產能過剩發生在經濟增長的背景下。根據統計資料,我國鋼鐵行業的銷售一直是增長的,2012年全年增長5%,2013年1—5月份增長8%。市場需求仍然增長,表明經濟的基本面沒有問題。在價格走低、虧損出現的情況下,企業產量仍然不斷增加,原因在于: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大,經營杠桿高,就單個企業來說,碳鋼管產量的不斷增加,是“本量利”分析下的正確決策,在價格大于變動成本的情況下,增加產量可以更多地攤低固定成本,減少虧損。因此,在投資業已形成的背景下,價格持續走低成為必然。
經濟增長是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基礎。如果某個行業產能現在已經全部釋放出來了,行業微虧,明年再增7%的需求,行業整體可能盈利了。關鍵是控制新的重復投資,這是當前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落后產能淘汰是可以在避免大面積破產的情況下進行的。因為鋼鐵等行業經過20多年的超常發展,存在大量折舊程度接近報廢或者折舊過半的設備,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表明,多數鋼鐵企業的設備折舊相當于設備原值的一半左右。在經濟保持7%以上的增長率的情況下,多數企業能夠熬過從過剩到基本平衡的這個階段。碳鋼管產能過剩行業多是固定資產密集的行業,折舊額高,現金流一般大大高于利潤額,因此一兩年的虧損對于多數企業來說,不會立即產生現金流枯竭問題,不會立即威脅銀行信貸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