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持續低迷,大批重點企業陷入泥沼,這是鋼鐵行業面臨的現狀。而當眾多大型國有鋼企將困境歸結于產能過剩,并一再呼吁限制產量時,中小鋼企的狀況又是如何呢?
經濟導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山東省內多家中小型鋼鐵企業,結果出人意料:雖然同樣面臨鋼價下行的壓力,但這些企業經營狀況尚可,都表示仍有盈利空間。
而且,他們大都對通過限制產能來提振價格的建議并不認同。山東某民營鋼企的中層甚至向導報記者表示,鋼鐵價格的低迷是利好國內整體經濟的:“把上游國外礦山的虛高利潤擠了出來,同時降低了國內下游產業的成本。”
“倒掛”怪局
規模大,技術先進,有充足的融資支持,這樣的企業往往是行業中的先進者。但在鋼鐵行業中,情況卻并不是這樣。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8日,國內有17家上市鋼企公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一些大型國有控股企業依然在泥潭中掙扎。
在去年分別虧損38.63億元和34.98億元的馬鋼股份(600808)、安陽鋼鐵(600569)都表示,今年上半年將繼續虧損;去年虧損32.54億元的華菱鋼鐵(000932)也表示,受大環境的影響,公司上半年未實現扭虧,預計虧損3.73億元至3.93億元。
在一些大型國有鋼企喊虧的同時,一些中小型的民營鋼鐵企業卻并不這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