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監漁政執法四大隊隊長張建明,從“海監5003”船一躍上佘山島,就緊緊摟住了前來迎接的陳冬新。“茶花啊,聽你的聲音這么多年,今天可終于見到真人啦。”陳冬新是上海電信海纜公司佘山雷達站的監測人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通過雷達密切監視海纜路由上的船舶航行情況,維護海底光纜安全。而“茶花”是所有上海電信租用的海上護纜船對佘山雷達站稱呼的代號,大家通過電臺互相聯系,久而久之,陳冬新就成了“茶花”。
十一年島上生活:國家領海基點上盛開的“茶花”
佘山島位于上海市崇明島以東35公里,離上海市區直線距離80公里,是上海地區唯一一個劃分海洋領土的基點,素有“上海第一哨”之稱。早在鴉片戰爭期間,該島就曾一度被英國占領,并在島上建造了中國沿海最早的燈塔之一。直到現在,從遠洋駛入長江入海口的大型商船或郵輪,在夜間都會看著佘山島上燈塔的燈光,確定自己的方向。
雖然戰略位置重要,但佘山島卻是一個無原住民、無淡水、無供電的“三無海島”。駐扎在這里的官兵和工作人員,只能依靠10天一次的補給獲取新鮮蔬菜、肉類和淡水。遇到臺風天氣,補給會推遲許多天運不上來,那時候就只能吃些罐頭食品了。
東方網記者搭乘“海監5003”船于4月17日下午四點左右抵達佘山島,島岸懸崖峭壁,巖石裸露,若沒有木板幫忙,船員們還真不大容易上岸。島面積雖然不大,僅有0.088平方公里,但最高點卻有60多米,剛一上岸,一行人就得攀登幾百級臺階,才能抵達上海電信佘山雷達站。
陳冬新今年56歲,在島上已經工作了11年。他和另外一名同事輪流在這里上班,一個月輪換一次。島上最高點是一處不規則的長形平臺,在一角,記者看到了陳冬新的住所和與他作伴的雷達。這是一個簡易的小平房,外面一間是工作間,推開里面的門就是睡覺的床和衛生間,房頂上安裝著雷達。每天早上6點半至晚上8點半,老陳就是守著雷達和電臺,一天五次向位于崇明島上的上海電信海纜監控中心及時通報海纜情況:是否有船在海纜附近打漁拋錨,是否有漁船的行駛速度和軌跡有異常現象。若發生情況,他還會及時和海上巡邏的海監船聯系,請他們前去執法。江蘇海監四大隊隊長張建明,就是一位與他通過無線電臺交流多年,卻從未謀面的老朋友。
老陳說,島上的生活很單調,房間里雖然有一臺電視,但只能通過無線模模糊糊收到上海臺,此外,也就沒什么業余生活了。他說:“來這里工作,必須要能耐得住寂寞,所以得讓我們這種年紀大些的來,小年青來肯定不行。而且我子女也成家了,也沒什么牽掛了。”
TPE:日本大地震后避免了國際互聯網大地震
國際海底光纜,為何需要動用如此多的精力去保護呢?4月17日上午,東方網記者先抵達了崇明島上的國際海纜登陸局。據了解,這里是目前中國大陸最大的海纜登陸站。共有4個系統共7條海底光纜從這里進入機房。包括中美海底光纜(CUCN)、亞歐三號海底光纜(SMW3)、亞太二號海底光纜(APCN2)、跨太平洋直達海底光纜(TPE),這里是我國和其他國家地區重要的國際通信樞紐中心。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崇明海纜登陸局主任倪敬華介紹,在去年日本大地震期間,跨太平洋直達海底光纜(TPE)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日本東北海岸,有著大量國際光纜從海底通過,而福島地震正好處在這一區域,當時這些光纜都受到了影響。”而TPE路線碰巧不在地震區域,加之技術較新,立即承擔了其他光纜的通信任務。倪主任表示,地震后的半年,他們做了半年的重點監控,直至其他光纜修復完畢,“否則就將出現國際互聯網的大地震”。他告訴記者,TPE幾乎是當時亞太地區唯一可以與美國地區進行聯絡的光纜。
帆張網船:海底光纜的“天敵”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海纜公司副總經理江偉告訴記者,相比美國段,崇明這段的海底光纜故障發生率一直較高,2009年多達7次,2011年雖然下降較多,但也有3次。而美國段的海底光纜故障頻率,1年在一次左右。江偉介紹,這與中國東海岸的地型有較大關系,大陸架深入海平面較長,漁業資源豐富,漁船眾多,而在崇明登陸的國際海底光纜正好穿越我國最大的舟山漁場和呂四漁場,導致海底光纜故障的頻發。據了解,這一帶90%以上的海光纜故障都是因漁船不當作業引起的,而其中95%以上,又是由帆張網船造成的。可以說,帆張網漁船是海底光纜的“天敵”。2011年,上海電信和海監漁政共出動護纜巡邏船4994艘次,共勸離了帆張網船504條。
江偉說,與拖網船以及其他漁船不同,帆張網船的網口張開后最小也有一個籃球場那么大,“一個錨下去就撒一個網,一個船至少帶6至8個錨,錨撒下去之后,網張開靜等魚自己游進去,等潮汛漸退,魚就留在網內了。”據了解,運氣好的話,這樣一張網就可以帶來10多萬元左右的經濟利益。如果魚群出現在海底光纜附近,一個錨打下去,起錨或發生移錨時一旦鉤住海底光纜,就很容易發生故障。
實際上,目前對違規捕撈的監管和處罰,仍存在不少困難。江偉告訴記者,光纜若損壞,僅修理費就需要至少500萬元,但就此造成的賠償無從談起,一方面是海上取證成本較大,另一主要原因,這么多錢相當于要漁民賠光自己的老本,于心不忍。而從執法的角度來說,有時若碰到漁民的錨勾到海底電纜的情況,必須要求砍錨,以避免錨和光纜糾纏而導致故障發生,而對于漁民來說,一個錨就價值上萬塊錢,加上柴油不斷漲價,出海的折舊成本也不低,一些漁民多少有抵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