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電力電纜與采用架空線相比有何優點? 答:采用電力電纜輸送電能比用架空線有下列優點: (1)占地面積小,作地下敷設不占地面空間,不受路面建筑物的影響,也不要求在路面架設桿榙和導線,易于向城市供電而使市容整齊美觀。 (2)對人身比較安全。 (3)供電可靠,不受外界的影響,不會產生如雷擊、風害、掛冰、風箏和鳥害等,造成如架空線的短路和接地等故障。 (4)做地下敷設,比較隱蔽,宜于戰備。 (5)運行比較簡單方便,維護工作量少。 (6)電纜的電容較大,有利于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因數。 2、電纜的基本結構如何?各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答:電纜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導體、絕緣層和保護層三部分。導體具有較高的導電性,提供電流通路,傳輸電能;絕緣層是用于將導體與相鄰導體保護隔離,要求具有較高的絕緣強度,耐高溫;保護層分為內護層和外護層,它保護絕緣層不受外力的損傷和防止水分及潮氣的侵入,應具有較好的密封性和一定的機械強度。 3、為什么要計算電纜長期允許載流量?影響長期載流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載流量是指一條電纜線路在輸送電能時所通過的電流量,在熱穩定條件下,當電纜導體達到長期允許工作溫度時的電纜載流量稱為電纜長期允許載流量。在實際工程中,可根據需要參考電纜在不同環境和條件下的長期允許載流量,選擇不同型號的電纜,并確定所需電纜的數量和電纜的敷設形式。因此,計算電纜的長期允許載流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影響電纜長期允許載流量的因素主要: (1)電纜導體的長期允許工作溫度,此溫度越高,電纜的長期允許載量越大; (2)電纜所處環境的溫度,周圍空氣、土壤等溫度不同,允許載流量也不同; (3)電纜導體截面積,導體截面積越大,它的允許載流量越大; (4)電纜導體材料的電阻系數,電阻系數越大,允許載流量越小; (5)電纜周圍環境熱阻,熱阻越大,散熱越慢,載流量越小。 4、電纜為什么一般采用直流耐壓試驗?對35KV及以下油紙絕緣電纜的耐壓試驗有何規定? 答:為了減少事故,預防事故發生,運行中的電纜應定期進行預防性耐壓試驗。耐壓試驗一般采用直流電壓,因為直流耐壓試驗沒有容性電流,使試驗設備容量小,另外直流耐壓試驗不易損傷電纜絕緣。對35KV級電壓以下油浸絕緣電力電纜的直流耐壓試驗規定如下: (1)1KV及以下電纜可不做耐壓試驗,用1000V搖表進行測量絕緣電阻試驗,如能持續1min,即認為耐壓合格; (2)1~10kV電纜應用5~6倍額定工作電壓的直流電壓進行試驗,持續時間5~10min; (3)20~30kV電纜應用4~5倍額定工作電壓的直流電壓進行試驗,持續時間5~10min。 更高電壓等級的電纜直流耐壓試驗標準可參照有關電纜的運行規程,直流耐壓試驗周期原則上是每年進行一次,新敷設的電纜,投入運行后三個月應進行一次試驗。 5、為什么交直流回路不能同用一條電纜?答:交直流回路都是獨立系,直流回路是絕緣系統,而交流回路是接地系統,若共用一條電纜,兩者之間容易發生短路,發生相互干擾,降低對直流回路的絕緣電阻,所以交直流回路不能共用一條電纜。 6、電纜工必須掌握的初步起重運輸知識有哪些?滾動電纜盤時對電纜盤滾動方向做何規定? 答:電纜工必須掌握的初步起重運輸工作如下: (1)人力搬動重物時,必須同時起立和放下,互相配合,以防損傷,上斜坡時,后面的人員身高應比前面的人員高,下坡時反之; (2)滾動電纜盤時,應有一人統一指揮和會使用控制棒的人員控制方向; (3)懂得常用起重工具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要領,電纜盤在滾動時,其滾動方向必須按順著電纜的纏繞方向滾動,這樣滾動電纜盤時,電纜應會越滾越緊,電纜就不會在滾動時被松下,脫落傷人或損壞電纜。 7、為什么交叉互聯的電纜線路不必再裝設回流線? 答:電纜金屬護套采用交叉互聯方式,護套上的環行電流非常小,可以將金屬護套上的互感應電壓限制在規定的50V以內。當線路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接地電流不通過大地,此時金屬護套相當于回流線,每根護套上將通過1/3的接地電流,每小段護套上的對地電壓小,相當于一端接地線路裝設回線的1/3,同時,電纜線路鄰近的輔助電纜的感應電壓也較小,因此,交叉互聯的電纜線路不必再設回流線,目前,采用電纜供電的較長線路大多采用這種接線方式。 8、敷設電纜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答:(1)根據設計提供的圖紙,熟悉掌握各個環節,首先審核電纜排列斷面圖是否有交叉,走向是否合理,在電纜支架上排列出每根電纜的位置,為敷設電纜時作為依據; (2)為避免浪費,收集電纜到貨情況,核實實際長度與設計長度是否合適,并測試絕緣是否合格,選擇登記,在電纜盤上編號,使電纜敷設人員達到心中有數,忙而不亂,文明施工; (3)制作臨時電纜牌依據電纜清冊長度及斷面設置數量加工備足; (4)工具與材料的準備根據需要配備; (5)沿敷設路徑安裝充足的安全照明,在不便處搭設腳架; (6)根據電纜敷設次序表規定的盤號,電纜應運到施工方便的地點; (7)檢查電纜溝、支架是否齊全、牢固,油漆是否符合要求,電纜管是否暢通,并已準備串入牽引線,清除敷設路徑上的垃圾和障礙; (8)在電纜隧道、溝道、豎井上下、電纜夾層及轉變處、十字交叉處都應繪出斷面圖,并準備好電纜牌、扎帶; (9)根據圖紙清冊和次序表交給施工負責人便于熟悉路徑,在重要轉彎處,安排有經驗人員把關,準備好通信用具及聯絡用語; (10)在擴建工程中若涉及進入帶電區域時,應事先與有關部門聯系辦理作業票。 9、試述交聯110kV開敝式電纜終端的安裝工藝過程。 答:(1)準備階段:進行場地和安裝工具的準備; (2)安裝過程:包括電纜的備制,絕緣處理,應力錐安裝和總裝配,具體如下: 1)固定并切割電纜,由臨時綁扎支架向上約1775mm處鋸斷電纜。 2)剝電纜塑料外護套,鋁護套和絕緣,其具體步驟如下: a、從切割處向下剝去2140mm長的電纜外護套; b、留280mm金屬護套,其余切除; c、留40mm銅絲纖維帶,其余部分剝除,并在銅絲纖維帶端處留100mm的銅線,將其翻平鋁護套上; d、留73mm半導體纖維帶,其余剝除; e、留臨時支架向上量1457mm,其余電纜切除,切割面需平整光滑; f、剝切電纜絕緣,剝露導體部分為80mm。 3)、外半導體處理,包括: a、將外半導體刮去,露出聚乙烯絕緣層,不可傷損絕緣層,用砂紙打磨絕緣層表面,使其光滑; b、在與絕緣層相臨的外半導體處,作一個20mm的斜坡,需圓滑平整。 4)、內半導體導層和屏蔽的處理,包括: a、用丙酮清潔絕緣及內半導體層表面; b、均勻涂抹半導體漆; c、包繞半導體帶; d、半搭包繞1層屏蔽網帶; e、在屏蔽網帶外半搭蓋包繞PVC層1層。 5)裝配應力錐,包括: a、在交聯聚乙烯絕緣表面以及應力錐內表面均勻涂抹薄層硅油; b、在絕緣上套入預制應力錐; c、在導體接線梗壓接上,導體間隙部分包繞4~6層2號帶。 6)總裝,包括: a、清潔環氧絕緣以及瓷套管的表面; b、將環氧絕緣套上“O”形圈,固定到瓷套管上; c、在支架上裝好支撐絕緣子; d、清潔應力錐及環氧絕緣表面,在應力錐外面及環氧絕緣內表面涂抹硅油; e、將瓷套管慢慢套入支撐絕緣子上; f、不加“O”形圈,臨時將瓷套上口金屬壓蓋固定,將導體接線梗頂端至金屬壓蓋平面的間距調整到117±5mm; g、套入“O”形圏,用法蘭將應力錐緊固裝置推上,同時將彈簧卡子裝到法蘭上,用螺絲桿慢慢將法蘭收上去。 7)填充復合物,包括: a、打開臨時固定在瓷套管上的金屬蓋,緩緩地向瓷套管內澆入絕緣劑,以免產生大量氣泡。 8)金屬上蓋,包括: a、用清潔劑將金屬頂蓋、墊圈及導體接線梗清潔處理; b、用螺桿將金屬頂蓋緊到瓷套管,套上墊圈、墊片; c、用螺桿將夾固卡環緊到金屬頂蓋上,套上墊圈、墊片; d、調節固定螺絲把金屬頂蓋,固定卡環與收緊夾收緊保持117mm間距。 9)屏蔽處理,包括: a、從金屬護套頂口向下20mm長范圍內搪鉛; b、將屏蔽網下部留出部分與銅絲扎線固定到護套上,同時將纖維銅絲帶內拉出的銅絲也一起扎固,并與金屬護套焊連; c、半搭蓋包繞PVC自粘帶1層; d、套上O形圈,將尾管與絕緣法蘭固定,將尾管底口空隙內填以鉛墊片。 10)密封,包括: a、搪制鉛封; b、用浸透環氧樹脂的玻璃絲帶半搭包繞3~4層; c、半搭蓋包繞1層PVC自粘帶后再包繞VUL-CO帶2層。 11)接地線處理,包括: a、剝去接地線絕緣,用專用工具將接線端子壓到接地線上; b、用螺栓將接地端子收緊在尾管上的接地樁頭上。